4月10日,在土耳其的哈塔伊省,一名叙利亚儿童从难民营里向外张望。叙利亚国内冲突爆发以来,越境进入土耳其寻求避难的叙利亚人累计已超过3.7万人,土耳其目前已安置约2.4万人,其中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新华社记者马研 摄)
2008年10月3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7岁的新郎穆罕默德瓦萨姆(右)同他4岁的新娘尼莎(左)以及他的父亲穆罕默德伊斯米尔坐在一起。(资料图)
在塞拉利昂首都的一座花岗岩采石场上,几个四五岁的童工正在将坚硬的花岗岩敲击成碎块。他们不但随时面临被采矿炸药炸伤的危险,而且常常要在烈日下曝晒一整天。
孟加拉国摄影师GMB Akash拍摄的组照“孟加拉的童妓”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0年度照片第三名,这是其中的一张。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大多数孩子都在快乐中享受属于自己的节日。然而在一些地区,孩子们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
1942年6月,纳粹德国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88名儿童。为了纪念这次惨案,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以提醒世人保障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本文将盘点世界上部分儿童仍在遭受的“六劫”:
战乱
对身处战乱的孩子来说,战争意味着剥夺生命,或者饱受摧残。
2012年,家在加沙的娜达15岁了,可是娜达的心,似乎还在三年前的那一刻徘徊。那是2009年1月2日,以色列对加沙的空袭已经持续了7天,这一天,娜达的家被一枚导弹击中。“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回忆。我的家就在爆炸中被毁掉了,瓦砾砸到我头上,妈妈死了,妹妹受了伤,我的左腿也没了。”娜达对这些记忆犹新。
受伤的娜达后来做了截肢手术。只是活泼可爱的她,从此变得郁郁寡欢。每天除了上学,她几乎不出门。有时她盯着天花板发呆,有时看着墙上妈妈的照片喃喃自语,有时看着镜子里自己残缺的身体默默流泪。
娜达说:“我最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够自由地在街道上行走,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而这个小女孩何时能够走出过去,仍然不得而知。
今年5月25日,在动乱的叙利亚,49名儿童被残忍杀害。在伊拉克,战争造成了100多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大约一半是儿童。每个月平均有约2.5万多名儿童由于暴力活动或恐吓而离开家园。
只要有战争,这些悲剧就不会避免。那些天真的孩子们,尚未经历世事,便被迫去接受生与死的考验。死者已矣,生者何堪!
饥饿
2011年8月,索马里依然干旱,全国750万人中,大约有360万人在忍饥挨饿。年轻的妈妈优苏夫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带着两个孩子赶往肯尼亚的达达阿布难民营,那里聚集了数以万计的索马里饥民。
优苏夫已经长途跋涉了两个星期。她的大儿子筋疲力尽,已然昏迷,她只能用仅有的一点冷水拍着他的额头。优苏夫想找个人帮忙,但没有人停下来,因为所有人都朝不保夕。百般无奈之下,她不得不决定抛弃儿子,“我把他留给了上帝。我知道那时候他还活着,但是我没有办法。”优苏夫说。最终,优苏夫和她的女儿活了下来,但她无法忘记抛弃儿子的那一刻。
优苏夫的经历每天都在重演:备受折磨的父母抛下虚弱的孩子,以保证能够养活其他孩子。就这样,在东非这个饱经患难的国家,每天有250名儿童死去,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个生命凋谢,1/6的儿童过不了5岁的生日。
2010年以来,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遭遇60年来罕见的旱情,索马里数万人已经饿死,包括众多婴幼儿。然而,不只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饭吃,在美国,1670万儿童得不到足够食物,占美国儿童总数的1/4。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料显示,世界上有3亿儿童在饥饿中度日。贫困和饥饿的加剧导致全世界婴儿死亡率上升,世界上每6秒就有1名儿童死于饥饿或与饥饿相关的疾病。饥饿已经成为儿童健康的一大“杀手”。
童工
2011年,16岁的沙伦离开了印度北部的一个煤矿,他在这里工作了4年。沙伦小学四年级时就辍学采矿,后来被一个社会团体说服回到学校。而他14岁的工友,来自印度阿萨姆邦的雷特,从来没有上过学,他说:“我还是要采煤,我的生活就是这样。”
沙伦和雷特的工作,就是每天从摇晃的梯子爬进矿井,将半个棺材大小的煤车填满,然后将其拖出。由于洞口狭窄,他们只能匍匐进出。沙伦说,在这里工作时都难免患上幽闭恐惧症,“总担心矿井塌掉。”每次下井前,沙伦总是敲敲井壁,“如果是当当声,那么就很危险;如果是哒哒声,那么还好。你总是难免会吸入煤尘的。”他们一小时能赚1到2美元。
由于雇佣童工的成本低廉,虽然违法,许多地区却依然在使用童工。在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有将近740万名儿童从事经济活动,每月的收入只有6到10美元,远低于成年工人;在美国,约有40万儿童从事合法的农业工作,因从事农业工作而死亡的人口中有20%是儿童;在阿富汗,大约60万年龄在5岁至16岁之间的童工,从事着洗车、在制砖厂当搬运工等工资极低的工作。
在所有行业中,农业是雇佣童工最多的产业,占童工数量的60%;其次是服务行业和工业。80%的童工没有工作报酬。
童婚
印度,月光如梦一般柔和,5岁的女孩拉贾妮,被叔叔抱着去结婚,她的“丈夫”是一个10岁的男孩。为了不被发现,古老的婚姻仪式在午夜举行,拉贾妮扛不住睡意,在仪式前睡着了。她对这个男孩一无所知,对未来也一无所知。
也门,8岁的“娃娃新娘”努乔德阿里,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30多岁的摩托车快递员,她失业的父亲因此拿到了250美元的礼金。在婚后的日子里,努乔德每晚都要忍受丈夫的殴打和性侵犯。她的父母对她的处境无丝毫怜悯。两年之后,不堪折磨的她逃离了丈夫家,如今她已经回到家中,重新上学。一本关于她的书《我是努乔德,我十岁,而且离婚了》在全球传播。
对拉贾妮和努乔德来说,童婚是她们的噩梦。在世界上,这样的噩梦,笼罩在每年1000万个女孩头上,在她们之中,有150万人未满15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全球“儿童新娘”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印度,半数以上来自南亚。每到5月结婚的旺季,印度数百个地方都在举行大型的儿童集体婚礼,有的新娘甚至还在吃奶。而印度和孟加拉国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8岁。在英国,2011年有400多名儿童被逼婚,最小的只有5岁。
法律被践踏的背后,是贫困、习俗等社会原因。按照印度的习俗,女方越小,男方索要的嫁妆就越少;男方越小,婚礼的开销也越少。因此很多贫困家庭选择让孩子尽早结婚。另外,印度古代宗教法典允许童婚、女孩的父母担心女儿长大后出现婚前性行为而使家庭蒙羞等,也是童婚陋习沿袭至今的因素。当然,家长也会利用孩子的婚事“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