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时评】
5月23日,被网友称为“最美抗癌女孩”的鲁若晴从青岛胶南老家来到北京,在协和医院入院治疗。鲁若晴的主治医生说,如果当初没有间断治疗,治愈的成功率超过一半。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若晴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中断了治疗,给后续治疗带来了麻烦。
若晴:爱笑的女孩,为什么选择放弃?
从5月19日起,家住青岛胶南的白血病女孩鲁超,在新浪以“鲁若
如此热爱生活的一个纯真女孩,为什么在面临病魔的时候,会一度选择放弃?为什么,她会拒绝爱心人的捐款?每一个人都为你心痛。
微博中透露:若晴一度放弃治疗,并拒绝所有好心人的捐款,原因在于她得的是一种最严重的白血病,有医生告诉她家,坚持治疗下去会“人财两空” 。在花掉了几十万医疗费后,若晴选择了放弃,她不愿再给父母增加重负,也不愿爱心网友的捐助化为泡影。
然而在今天,这些当初的判断都发生了变化。
协和医院的主治医生说:如果当初没有间断治疗,治愈的成功率超过一半。即使现在恢复治疗,仍然有信心治愈她的病。生命的顽强,在于坚持不息,若晴的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在微博中的字字句句全读得到,若晴,不要放弃,网友支持你!
至于说到医疗费,目前看来也不存在什么问题。事情发生后,许多新闻网网友也热切建议,立刻启动青岛新闻网爱心基金,向若晴提供紧急救助。我们也深切地期望,若晴能接受网友的这一份份爱心,战胜病魔,重新回到我们身边来。
媒体:在今天该怎样面对若晴?
鲁若晴事件和此前的爱心救助事件截然不同。有媒体人士说,这件事可以写进新闻教科书,涉及调查求证的职业准则、新闻伦理的职业操守等严肃问题。
网络传播具有极其强大、甚至极其可怕的放大功能,它把一个女孩、一桩家事近乎透明地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给当事人带来的压力是外人无从想象的。不严谨的报道、想当然的质疑更会严重伤害当事人的生命尊严,尤其是这样一个面对人生磨难、从精神到身体都极度脆弱的垂危女孩。
当来如潮水的网上关爱,夹杂着有关炒作质疑的杂音席卷而来的时候,这种伤害显然已经形成。若晴删去了所有的新浪微博,并留言说:
“谢谢各位对我的关心,我能感受到大家对我的爱。但已经对我的生活造成困扰,暂时想清静一下。谢谢。”“刚拔下针,亲爱的们,关于一切好的坏的说法,我都会感恩这一切。谢谢所有人的关爱。我想我该彻底消失了。因为有你们,我是那个最幸福的姑娘。于繁华时,求淡然。”
拒绝捐助,谢绝关注,彻底消失,若晴,这是你的意愿吗?当一个事件已经成为全国的热点之后,所有的媒体都知道这是新闻猛料,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算既尽了媒体关注新闻的职责,又不至于违背了若晴本人的意愿,过于打扰这样一个急需静养的重病女孩?
这考验着每一个媒体的职业准则。
网友:我们该怎样帮助若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鲁若晴进入大众视野以来,这是许多网友都非常喜欢引用的一句话。
然而,什么叫“你若安好”?如果若晴希望安静,我们是不是应该不再喧嚣?如果若晴不希望打扰,我们是不是不应该把话筒塞到她的嘴边,把相机举到她的面前,让散光灯刺痛她已经视力衰退的双眼?
若晴,我们能怎样帮你?
幸好有网络,可以传递我们默默的祝福。发一条留言,也是支持;写一张卡片,也是心意。甚至,做幸福快乐的自己,关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再有余力,把这份对于若晴的爱,转化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救助一些同样也很困难、急需帮助的人,那么这一份份爱心,是不是更符合若晴的心意,我们用自己心底的善意,做一些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事情,是不是,这一份爱心就会放大开来,温暖我们的家园。
网友,我们能为挚爱的若晴做些什么?
如果她需要救助,让我们伸出援手;如果她需要安宁,让我们默默守候。
若晴,让我们品味“大爱”。
至爱无形,至爱无声。至爱留存于心底,挚爱传递于指尖。
让我们褒有这份内心深处的净土,守护这片纯净的精神家园。生命;让我们肃然起敬,爱,让我们感受温暖;火种,在心与手之间传递。
若晴,你是个喜欢上网的女孩,请你记得,青岛百万网友永远与你在一起!有如此众多网友的关爱,你会康复的。相信那么一天,你会快乐、健康地走到我们身边来!(陈志伟 辛梅 陈小松 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