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下午,科学发展新山东——“鲁花杯”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团走进寿光蔬菜博览会采访。(马鑫 摄)
鹅首葫芦结满藤架。(马鑫 摄)
火红的辣椒拼贴出的五星红旗。(马鑫 摄)
大众网潍坊5月15日讯(记者 马鑫)光伏新能源大棚发电“搬到”了菜博会现场,数字化程控种植管理系统即时监测蔬菜生长环境,浇水、控温、补光一体管理自动完成,一个个蔬菜水果长到了树上……15日
蔬菜种在管道上,番茄、黄瓜“树”上长
无“土”生金、独“树”成林、万“果”同根,一走进展示大厅,众多的蔬菜艺术品立刻让人眼花缭乱。一棵棵绿油油的蔬菜整齐地“长”在管道、廊架上和展示池中,按比例配好的营养物质放进水里便融化成营养液,管道则把这些营养液输送给植物根系,只需要给它点阳光。据了解,由于蔬菜在土壤中连年种植后,积累的盐分和根结线虫等病虫害对作物根系的危害很大,而无土栽培便有效地解决了重茬问题。像这种“水培”模式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而且使单位面积的产量至少提高5倍,由于营养直接充足供给,叶菜植物的生长期比在土壤里更短。
菜博会上,西红柿、黄瓜、彩椒、冬瓜等蔬菜纷纷“上了树”,让人忍不住啧啧称奇。据介绍,这种“蔬菜树式栽培”把具有无限生长特性的直立和蔓生草本蔬菜进行单株“树形化”或“巨型化”培育,以主攻植株冠幅面积、单株高产和延长生长结果周期为努力自标,是一种纯观光、科普型的栽培。
十几棵高约3米的正茁壮成长的茄子树上,竟然有三种不同颜色的茄果!除了我们平常见到的紫色长条茄外,还有紫白花纹相间的花纹茄和雪白色长条茄,错综相间,煞是喜人。而能做到这种改良换代,托鲁巴姆高位嫁接术功不可没。“茄子树在育苗后,就像桃树等果木嫁接原理一样,把不同品种的茄子放到了同一株茄子树上生长,所以嫁接上的枝桠长就呈现出了茄果满树的壮观景象。”
除了精美的果蔬,神奇的科技,令人流连忘返的意境,还有用蔬菜、果实、种子、干果等组合而成的310多个蔬菜艺术景观,让游客不仅感叹科技的神奇,“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菜博会办成了国际标杆,农田科技登上了展会舞台
据了解,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是商务部正式批准的年度例会,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蔬菜产业品牌展会。2000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每届都以丰硕的经贸成果,独特的展览模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农业及相关产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寿光市农业局长杨维田的话语底气大于豪气,“抓住了前沿科技的‘牛鼻子’,我们自然有做第一的决心和信心。”据介绍,第十三届菜博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以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全面汇集展示和交流国内外蔬菜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理念,引导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大会广泛开展产品展销、项目推介、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和实现生产要素的浓缩聚集,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本届菜博会总展出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室内15.5万平方米,设八个展厅、四个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博物馆、采摘园及广场展位区,室内外展位2000个。展会期间还将举办第三届中华农圣文化节,全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论坛,海峡两岸休闲观光农业交流会,荷兰种业发展研讨会,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另外大会还设有多个分展区,全面展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
10万农民获“绿色证书”,人才成了寿光的“金种子”
在寿光温室大棚的历史中,第一个引进的人才是韩永山。1989年,为了留住他,寿光县委专门召开了常委会,会议结果出乎意料:奖励韩永山8万元,120平方米住房一套,配备专门北京吉普车一辆,全家四口户口迁到寿光并“农转非”。要知道,那时,一个干部年收入不过几千元,而奖给韩永山的房子,还是全县第一批商品房中最好的一套。寿光对人才的重视,可见一斑。
“怎样才能抓住科技,那就是留得下人才。科技怎样才有用,那就得推广下去,得出成果!”王伯祥书记的话在今天听起来还是那么实在。寿光农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寿光市委、市政府科技兴农的观念一脉相承:一方面,重视人才,真心实意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培育人才,推广科技。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寿光在农业部批复的基础上,启动蔬菜种业基地创业园建设,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创造最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健全服务机制,探索新办法,引导市外科研人才、机构和企业入驻创业园。创业园包括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蔬菜良种展示推广中心、蔬菜良种实验区、蔬菜良种示范展示区和蔬菜种苗繁育区,建设100个试验标准棚、250个示范标准棚、3000亩的种苗生产繁育棚和10000平方米的展示厅。优秀的人才,先进、齐全的设备加良好的机制,就等于科技的未来。
在技术推广上,坚持把科技送上门,教到手。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农民60多万人次,目前该市有10万多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2.4万名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资格,180名农民成为“农民科技专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下乡服务活动,现场对农民进行生产指导、技术咨询。早在2005年,寿光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创建了寿光农业信息网站,通过网络、电话、现场服务三个渠道,为全市农民提供蔬菜标准化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被农民朋友誉为“一点就灵的技术万事通”、“永不落幕的农家影院”、“科技千里眼”等。“寿光农民也出去打工,每年在外面有3000多人,主要是到外地市县乡担任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长或科技特派员什么的。”寿光市农业局局长杨维田说这句话时很平静,但我们听起来却是感慨万千。正是由于对科技的无限渴望,紧紧追求,扎实推广,寿光才历来处处有途径学技术,每个人时时都在学技术,农业发展才这么迅速,这么持久,依然这么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