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霉黑窝点量产三聚成豆腐 发霉黑窝点量产三聚成豆腐 “有两家黑作坊,做凉粉和豆腐的,里面加了不少添加剂,谁敢吃? ”昨天,知情市民孙女士向记者爆料说,崂山区中韩街道董家下庄有两家黑作坊,无证生产的凉粉和豆腐卖到了市内的多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昨天上午,记者踩点调查后,下午联系崂山区食安办,由质监部门对这两家黑作坊进行了查处。 现场1 墙壁布满霉点苍蝇群飞 昨天上午,记者接到市民的反映后,来到董家下庄一路打听,终于在一条偏僻的小道上找到了这两家作坊。记者发现其中一家门口有豆腐渣,且隐约看到了盛豆腐的白色塑料箱,但烟囱里还没有冒烟。听到了陌生人的脚步声后,这家作坊里冲出来一条狗,为了不打草惊蛇,记者先行离开。 昨天下午2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这处作坊外,此时其中一家作坊的厂房大门敞开,工人们已经开工了,而另一家作坊的烟囱虽然冒着黑烟,但大门却紧锁着。记者随即将情况反映给了崂山区食安办,崂山质监分局执法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在左边的加工作坊内,两名工人正在做豆腐。虽然厂房内热气腾腾,但是却遮不住布满霉点的墙壁,墙顶乌黑斑驳,空中不时有一群苍蝇飞来飞去,地面上污水横流,小狗不时跑来凑热闹。 现场2 多种添加剂呛得人咳嗽 记者和执法人员在现场先后找出了用于做豆腐的硫酸钙石膏粉、消泡剂、食用纯碱、氯化镁等食品添加剂,记者凑到这些添加剂上一闻,气味非常刺鼻,呛得人直咳嗽。 “做豆腐加这么多东西? ”执法人员问。 “加了好吃。 ”做豆腐的添加剂都摆在明面上,因为适量添加并不违法。但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相应的称量工具,工人们添加起来很随意。进入里间,摆满了刚做出不久的凉粉,记者和执法人员仔细检查了桌上和地上的瓶瓶罐罐,均未有可疑添加剂。 “做凉粉只加一点海菜,别的什么都没加。”看到执法人员在这间屋里,一名正在做豆腐的工人显得有些紧张。随后,执法人员从一个小柜子里找出了一个没有任何包装说明的普通塑料袋,这袋灰白色粉末原本和洗衣粉放在一起,要不是其颜色和手感可疑,很难被发现。记者用手试了一下,有点灼烧感。 “这是什么? ”执法人员问。 “我不知道,那是老板的。 ”工人跑开了。 现场3 用焦糖色给豆腐干调色 随后,记者又随执法人员敲开了隔壁原本紧锁的大门。这家作坊做的都是豆制品,刚做好的豆腐皮,挂在竹筒上晾晒,记者伸手试了试还没挂上豆腐皮的一截竹筒,上面落着灰尘。 “他们家是从地下抽的水,我们家做豆腐用的是自来水。 ”当执法人员指出,该作坊的卫生条件比隔壁还要差时,一名于姓女子竟如此解释。其加工间地面上的水呈浑浊的绿色,“这么脏的现场也能生产东西?”面对执法人员的质问,于某不再辩解。 随后,执法人员除了在现场找到了消泡剂外,还发现了一桶深褐色的添加剂。 “这是干什么用的? ”执法人员问。 “焦糖色,做豆腐干的。 ”于某说得理直气壮。尽管包装说明上写着焦糖色用于饼干调味,但于某却坚称“做豆腐干的都用这个代替酱油,酱油的味儿哪比得上这个? ” 惊人“果冻凉粉”摔5次才碎 记者在现场看到,熬凉粉的大锅污浊不堪,让人感到反胃。记者端起一碗凉粉,此时的凉粉已经凝固了,却闻不出正规海菜凉粉的味道。记者将碗反扣在手上,没想到凉粉和碗贴得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这块凉粉倒了出来。观察发现,这块凉粉的性状就像“果冻”一样,甚至比果冻还难捏碎。 记者把这块凉粉从1米的高度垂直抛向地面,没想到它竟然完好如初,随后高度不断增加,同一块凉粉从约1.5米的高度第五次被抛向地面的时候,终于碎了。随后,记者在楼上的过道里看到了两大袋海菜,里面掺杂着一些小石子,旁边还放着一双凉鞋。过了一会儿,自称是老板的苏某回到厂房里,他表示,那袋灰白色粉末是海菜粉胶,属于食用胶,是青岛西镇生产的,采用了国外先进技术加工制作。“做凉粉的时候加多少,有没有比例? ”记者问。 “就是熬一大锅,里面加上海菜和海菜粉胶,海菜粉胶想加多少加多少,这个东西没多没少,想加就加。 ”苏某表示。这些灰白色粉末到底是什么物质,执法人员表示将带回检测后才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