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装在吉林支路居民楼道内的监控摄像头,引爆了于家和高家长久积攒的矛盾。昨天上午8时左右,两家的男主人动起手来,48岁的高先生鼻梁受伤流血被送去医院,另一方的于先生耳部受伤,被民警带回派出所协助调查。 高先生——糊住邻居摄像头遭报复 “我被他用手肘砸在了脸上。”记者闻讯赶到市立医院急诊室时,高先生躺在担架上,鼻子和嘴巴处还能看到血迹,他介绍,他是夜班出租车司机 “他家前一天下午要安装监控摄像头,我发现摄像头正对着我家门口,我当然不同意,为此我跟他家起了争执,还拨打了110。”高先生称,民警赶到时,对方安装好摄像头已经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女儿为了保护隐私,找纸将监控摄像头糊上。高先生觉得对方是怀恨在心,故意打扰他休息,两人发生口角,随即动手扭打在一起,老高被对方用手肘击中面部倒在地上。警方赶到将打人的于先生带回派出所,高先生被送进医院。 于先生——装摄像头为拍他丢垃圾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事发居民家,在房门上方看到新安装的摄像头,但镜头上已被人用纸糊了个严严实实。在2楼一户邻居家,记者见到了于先生的家人,他们称,之前是70多岁的父母住在这里,邻居高先生家为扩建卫生间,多占一段楼道,曾找他们父母谈过,被拒绝后两家人纠纷不断,他们的父母不堪其扰住进医院。于先生和妻子本月16日晚上住进父母家,之后4天每天都会在门口楼道里发现大堆垃圾,他们为找到有人丢垃圾的证据,在门口安装了摄像头,没想到安装摄像头时引起了高先生一家不满,他们再次回家时发现,摄像头已无法正常工作,他们为此还联系了居委会和派出所。“我们早上两次敲高先生家的防盗门,是为了提醒他们把门口垃圾带走,没想跟他发生冲突。”于先生的家人强调,两人发生纠缠时,于先生是在自卫,他的耳朵也受了内伤出血,离开派出所后已经去医院治疗。 老邻居——愿意为两位老邻居调解 记者随后从高先生的女儿处得知,高先生鼻梁骨骨折,仍需留院治疗。她称,他们住的老房子面积太小,两家邻居都曾为扩大使用面积而占用部分楼道,这些都是以前遗留的问题。她家现在的厕所只有1平方米,而且呈“L”形,安装不下座便器,对上了年纪而且有病在身的父母实在不方便,为此她家曾找邻居商量,但对方没同意,由此埋下了两家不和的种子。她家只是正常在自家门口堆放生活垃圾,对方安装监控摄像头正对着她的家门,她当然不同意。住在2楼的邻居表示,老高家和老于家都是她多年的老邻居,老邻居间的问题,她希望能大家坐在一起协商解决。 社会学家——摄像头彰显安全感下降 记者随后到辽宁路信息城暗访时得知,普通的监控摄像头一般仅需100元到150元,加上连接电脑的监控卡,连接线、变压器和支架,花费在400多元,如果上门安装,仅需再加100元人工费。销售者告诉记者,这种监控摄像头购买不需要任何证件或者审批,他平均一个月能销售30到50个同类的摄像头,大部分都是被居民购买安装在家庭或者小区内使用。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教授崔凤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邻里之间不再是之前的熟人社会,比邻而居的人们变得相互陌生,没有途径去结识并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得相互间的信任感缺失。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需要政府进一步倡导诚实守信,政府各个部门率先垂范,同时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社区邻里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小区不再仅仅是个旅馆的概念,而是让更多居民融入其中,从而逐渐改变这种如同“孤岛”的现状。 冤家宜解不宜结 高先生和于先生比邻而居20多年,这是何等的缘分,老邻居间相处久了,牙齿难免会碰到舌头,如何处理生活中的这些矛盾,俨然成了清官也难断的家务事。这些矛盾也许从十几二十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在生活中一次次被偏见和误会浇灌,最终开出了血色的花朵。面对邻里间的矛盾,无论是挥动拳头相互伤害,还是安装监控摄像头,搜集对方证据,向有关部门投诉,最终都只会让矛盾越积越深。一名从事多年邻里纠纷调解的居委会主任曾这样告诉记者,要解开人与人心里的疙瘩,首先要学会放手。大家都应该学会克制和忍让,把相互伤害的拳头换成相互包容的胸怀,其次还应该学会沟通与倾诉。将相互监视的摄像头换成一颗宽容的心,才能真正换回一个和谐温馨的居住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