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殡仪馆寄存骨灰最贵每年178 青岛殡仪馆寄存骨灰最贵每年178 相对于入土为安,城市居民去世后,将骨灰存放至殡仪馆已经成为多数逝者家属的选择。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将亲属骨灰存放在殡仪馆的人也有一些无奈,“墓价超过房价”让工薪阶层们不得不选择骨灰寄存,而在传统观念中,逝者如果不能入土为安,将被视为是儿女不孝,这让很多寄存骨灰的家属无法放弃买墓地的想法。据了解,市区有70%的居民将亲属的骨灰寄存在了殡仪馆和怀念堂,而一旦具备经济条件,不少人便选择购买公墓让逝者入土为安。 ■殡仪馆调查 寄存骨灰最贵每年178元 “和购买公墓相比,骨灰寄存的费用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一年最高才178元。”市殡仪馆骨灰安放科王科长介绍,骨灰寄存按照寄存架等设施档次的不同,每盒每年收取60元、80元、100元、118元、148元、178元不等。 据了解,目前市殡仪馆共存有6万余个骨灰盒,存放时间最长的已经有40多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营,当时还允许一次性交50年的管理费用,一年费用是一块钱。”王科长说,市殡仪馆存放骨灰盒的最大容量是9万个,目前只剩下两万多个,基本接近饱和。关于寄存费用,王科长表示,如果提前转出去,剩下的费用会按照规定返还给家属。 每年迁走6000多具骨灰 “在这里存放骨灰的,基本都是工薪阶层家庭,购买公益性墓地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又不想海葬。”市殡仪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存放的骨灰中,有3000具都是短时间存放,虽然交了3年的管理费,但一般会在当年就迁走,有的购买公墓下葬,有的是参加海葬。同时还有3000多具往年存放的骨灰被迁走,也就是说,每年有6000多具骨灰周转出去。该负责人说,在迁走的骨灰中,有超过七成是土葬,只有少部分参加了海葬和进入怀念堂存放。 社会观念影响骨灰存放 公墓的宣传营销中,销售人员经常用“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来造势,这也让部分人感觉便宜的骨灰存放消费太不上档次,无法表达对逝者的重视程度。“消费心理上,认为便宜没好货,越贵的反而越好,这在殡葬行业十分普遍,但选择骨灰存放和下葬在公墓,仅仅是观念差别而已。”市殡仪馆骨灰安放科王科长说,现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公墓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势必无法满足需求,如果放开规模大建墓地,真就成了网上所说的“死人与活人抢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不合理的。 “买墓地表达孝心无可厚非,而骨灰寄存难道就一定不孝顺吗?孝不孝顺一方面是看内心,另一方面是看对老人生前的供养,一块墓地其实无法证明全部。”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有些规定太吓人! ■浮山怀念堂探访 除了民政系统下属的殡仪馆外,我市目前还兴建了6处怀念堂可供市民寄存骨灰。据了解,由于城区居民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密集,所以寄存骨灰处较少。现在市区能存放骨灰的地方是:青岛市殡仪馆骨灰楼、市南区浮山怀念堂、崂山区麦岛浮山怀念堂、崂山区中韩街道怀念堂、李沧区金岭怀念堂、文昌阁怀念堂,总的穴位数量超过了10万个,其中双穴的穴位按照一个来计算。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严格控制公墓的新建审批,已建公墓不再允许扩建,可开发土地越来越少,由于土地、建设、人工成本及今后长期管护因素,价格一直在上涨,经营性公墓基本是企业性质,股份制经营,其价格由市场调节。国家倡导文明殡葬、厚养薄葬,鼓励骨灰撒海、深埋不留坟头或寄存,相比墓葬,骨灰寄存在怀念堂不仅祭祀方便,还能节省大量土地资源,费用也普遍不高,这也是未来丧葬的大趋势。 崂山区浮山怀念堂位于青大一路尽头,背靠浮山,面临大海,是一处风景绝佳的区域。记者从崂山区了解到,浮山怀念堂目前共有2.5万个穴位,目前已经启用1万多个,“每年的费用并不高,单穴每年160元,双穴每年300元。”工作人员介绍,来寄存骨灰的主要是工薪阶层,这些人难以承担高昂的墓地费用,但也不愿意在浮山随便找个地方安葬逝去的亲属。 记者采访时发现,崂山区浮山怀念堂的一则规定有点让人震惊,在怀念堂大门外的宣传栏上,明确写着:寄存期满后3个月不来办理续费手续者,视为逝者家属自动放弃,由怀念堂管理人员自行处理。“这个说法也太吓人了,哪怕是野外的荒坟也不能说处理就处理呀!”一名市民刘先生对这条规定十分反感,“骨灰不是普通物件,丢了或处理掉还可以再买一个补偿,骨灰是代表亲属本人的,这种规定也太不人性化了。”刘先生说,这种欠费代价实在太可怕,显得特别不近人情。而记者就此事采访怀念堂负责人蓝先生时,对方表示很忙,没时间接受采访。 【各方热议】 市民尹先生: 拿出所有积蓄为父亲买墓地 老家临沂的尹先生在青岛居住30多年,他的父母也在十多年前来青岛居住,有了城市户口,可父亲去世后尹先生发愁起来,因为户籍变化,父母在老家没了地,更没有回家安葬的机会,而尹先生也希望父亲葬在青岛方便祭祀,可还欠银行一大笔贷款的尹先生实在没多少闲钱,只好将父亲的骨灰暂时存放在殡仪馆,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 “我母亲当时也同意暂时存放在殡仪馆,可总时不时地问我什么时候能下葬,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用钱的地方太多,实在没什么存款了。”尹先生说,之所以最终下定决心花3万多元买公墓,是因为回老家探亲时的遭遇,老家亲戚询问尹先生父亲葬在哪里时,他说存放在殡仪馆,在场的几位老人脸色马上变了,“几个长辈说幸亏自己不在城里住,否则连个埋的地方都没有,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尹先生说,买墓地花了3万多元,在骨灰寄存不太满两年时,将父亲安葬在即墨一处风水不错的公墓,虽然几乎掏空了腰包,但心里总归舒坦了,也帮母亲解开了心结。 殡仪馆工作人员: 很多开明老人不计较身后事 “其实有很多开明的老年人,在去世之前就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并不要求非得买价格高昂的墓地。”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有的老人愿意参加海葬,有的老人则愿意让骨灰常“住”在殡仪馆,只要儿女能来烧纸祭奠就好,虽然这种情况还没有占据主流,但在老人身后事的处理上,不少人存在攀比心理是不可否认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何让老人风光大葬,是看儿女是否孝顺的标准之一,哪怕平时不孝顺,最后这一把也要多花钱!”该工作人员介绍,骨灰存放在殡仪馆的逝者,除了工薪阶层居多外,也不乏老军人、老干部,“开明固然好,但不开明也不能说老人不对,都是观念的问题,短时间内很难广泛普及。” 【专家建议】 骨灰寄存费用能否统一标准 今年我市将免除居民基本殡葬费列入市办实事之一,服务项目包括:遗体运输(指普通车辆,含遗体消毒、馆内遗体搬运)、遗体存放(普通柜冷藏)、火化和基本骨灰寄存(1年)。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郭可凰介绍,2011年青岛市共有6.4万人去世,普通居民在基本丧葬方面每人花费在1000元以上,按照这一数据估算,免除居民基本殡葬费后,每年将为丧属节约费用共计约8416万元。长期以来,青岛市居民逝世后,居民在殡仪馆的基本殡葬服务项目消费均由丧属自行负担,这次即将出台的殡葬惠民政策,是继骨灰免费撒海、各殡仪馆对低保困难群体和优抚对象实施免费政策之后,青岛社会保障制度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怀念堂的骨灰存放并不在免除范围内,1年的费用免除只是针对殡仪馆的。”市人大代表、八医院长刘宏认为,殡仪馆、怀念堂都属于政府的公益性设施,对文明丧葬、缓解资源性矛盾有很重要的意义,殡仪馆的骨灰寄存费用最高不超过200元,相比之下新建成的几处怀念堂收费标准略高,“如果不能免除,是否可以按照同样的标准减免一部分,否则都去殡仪馆寄存也会造成过度集中而压力增大,市区内的多处怀念堂反而无法充分利用起来。”刘宏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也应该考虑延长骨灰寄存的免费年限,或者将这笔钱用在居民忘记续费时的保障上,避免因缴费不及时带来不好的后果。(记者 陈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