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昨从有关部门获悉,胶州湾隧道黄岛端出口两侧废弃石材地质环境治理方案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原本极易引发滑坡和坍塌等地质灾害的隐患,将被消除。有关部门还将结合二期山体地质环境现状特征,采用危岩体清除、削坡整形、预应力锚杆格构梁、挂网喷播绿化、植树绿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山体原有生态环境。 废弃石材厂将披绿装 昨日,有关部门发布的消息显示,滨海大道(胶州湾隧道黄岛出口)两侧废弃石材地质环境治理方案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据悉,该项目位于黄岛区道观山东侧,滨海大道南辅道南侧,属于废弃的老石料矿山开采区,地质结构复杂,容易引发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前期,黄岛区申请上级拨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19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600万元,全面完成一期山体环境治理工程。 山洪是隧道最大隐患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现场时看见,已有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在现场作业,两侧山体大部分都已经冒出了绿色。 “雨季一方面是对隧道排水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就是对隧道进出口处山体地质的考验。 ”隧道营运工作人员此前曾表示,去年8月初来袭的台风“梅花”成为青岛胶州湾隧道的一个防汛分水岭。 “胶州湾隧道的排水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设计时,胶州湾隧道就考虑到了进出口处路面进水的情况,在隧道口处基本可以实现截流。 ”胶州湾隧道薛家岛端进出口处为山体地貌,无论是隧道顶部,还是周围,均为山体环绕,山上碎石在遇到强降雨时,有可能会发生山体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 “由于隧道自身的封闭性,隧道内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就是隧道进出口的防汛,薛家岛端的山洪防治成为隧道正式营运后面临的最大隐患。 ”隧道营运工作人员介绍说。记者了解到,薛家岛端的山体隐患是目前隧道运营中所遇到的最大的隐患。 “该隐患排除后,薛家岛端进出口处的地质隐患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固坡工程完成后,隐患可以进行有效排除。”(记者 徐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