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2012青岛两会> 青岛两会新闻 > 正文

“垃圾分类”试点效果不乐观 建议立法推动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3-29 10:21:35

  垃圾分类是所有人认可但大部分人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观念是重要一道坎。按照计划,我市从2012年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这项工作的缓慢进展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不少政协委员建议通过立法规范、加大宣传、从小学生抓起等途径推进垃圾分类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

  ■现状

  试点效果难尽人意

  去年1月1日起,我市首先在市内四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也将按照 “大类粗分、干湿分离”的原则,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大类。按照计划,从今年起,我市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全市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一年效果如何,市政协委员耿燕专门做了调研。“从我调研的情况来看,一年来的效果似乎并不好。”耿燕说,对于路边垃圾桶,大部分人并没有按指示分类扔置,可回收桶内有很多不可回收的垃圾。耿燕发现,有些居民区里有专人在垃圾站进行垃圾筛选和分类,因为垃圾相互污染,不但分类非常困难,效率很低,筛选后的垃圾价值也降低了,有些小区则依靠拾荒人员去“淘”出有回收价值的垃圾。

  市政协委员张宁调研发现,从全市垃圾处理系统看,由于我市的配套相关政策等问题,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工作进展较慢,还没有建立规范有序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率较低。

  据介绍,目前,我市已有大型垃圾转运站1处,处理规模为1500吨/天;卫生填埋场5处,处理规模为2897吨/天;新建成的小涧西垃圾堆肥厂处理规模为300吨/天,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处置的基本条件和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具备。

  ■难点

  四大原因致分类难

  两名政协委员均认为,导致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难以推进的根本原因在于,市民对垃圾循环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和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目前了解垃圾分类标准、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仍在少数。”张宁说。耿燕的调研也显示,很多市民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对各种垃圾所属类型没有全面的知识性了解,难以做到对号入座。“很多人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对重要性特别是对垃圾污染对人类环境和生活影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耿燕说,市民对垃圾的有效利用认识也不足,比如能源、金属资源等等,造成垃圾源头无法分类。

  除了意识问题外,张宁认为,还有三大原因阻碍了我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首先是我市垃圾处理水平低,没有实现资源化。他认为,我市现存的大量生活垃圾长期堆存,由于垃圾不分类,无法大量回收其中的可回收物一资源,减少了直接的经济收益,造成所有或大部分垃圾在其处理流程中全过程运行,加大了垃圾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增加了生产成本。

  另外,收集方式粗放不利于资源化处理。现在一般新建的居民小区都淘汰了楼内垃圾通道,实行了生活垃圾混合袋装;但还有部分居民区特别是建成时间较早的小区,仍然延用楼内通道随意抛撒的方式,造成楼内和小区内脏乱不堪。混合垃圾对环境的长期污染日趋严重。混合垃圾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较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将产生破坏性影响。

  再是垃圾处理费额度低、收缴率低。张宁表示,目前居民垃圾处理费收缴率太低,严重制约了垃圾收集和处理水平的提高。“在对垃圾处理的指导思想上重处置轻源头,从而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处理难度及处理费用,也损失了大量的资源和直接收益,致使社会加大了对物资源及能源的掠取,导致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张宁说。

  ■建议

  立法推动垃圾分类

  市政协委员张宁认为,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并且提高到推动地方立法的高度。他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生活垃圾细化分类收集利用实施办法》,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细化分类收集,明确政府及城乡居民在垃圾分类收集中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确定垃圾分类标准、确定垃圾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禁止无分类标识物品的流通等,通过正面引导和法规约束规范垃圾分类和收集。同时制定有利于废品回收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业已存在的废品回收及利用市场加以积极的引导和规范,解决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废品的再利用。同时,他建议政府加大垃圾分类处理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张宁说,根据经验,政府的支出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垃圾分类宣传督查费、垃圾处理费和垃圾焚烧发电的上网补贴。其中,垃圾分类宣传督查费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习惯的养成逐渐减少。而付给垃圾处理站场的处理费和垃圾焚烧发电的电价补贴,恰恰会因为实行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一部分可利用资源增加一些收入,同时减少了焚烧的垃圾量减少补贴。

  “当然政府购买垃圾处理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人也应为自己产生的垃圾付费。”张宁表示,政府增加一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入,同时向市民征收合理的垃圾税费,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经费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借鉴

  分类定时收集是经验

  市政协委员耿燕认为,垃圾分类收集既然阻在市民的意识上,那首先就要提高百姓对垃圾分类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知识普及和宣传上。

  耿燕认为,提高百姓垃圾分类意识可以从三步走,通过媒体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对老百姓进行垃圾知识普及等。同时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耿燕认为,学生回到家和在社会上也是很好的普及宣传员和监督员,将对家庭及周围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耿燕认为,实施推广定时分类回收也是提高市民分类意识的好办法。“首先做好分类工作,然后在每周的特定日进行特定种类的垃圾集中回收,以便很好地循环利用。”据介绍,这一做法同样是日本的成功经验,对普及和实施垃圾分类与资源再利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支招

  给百姓“甜头”换分类

  耿燕认为,如今大部分市民都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家里的垃圾大多会习惯性地装在一个垃圾袋里扔掉,很多人也会觉得垃圾分类增加了劳动量,太麻烦。“政府不妨给老百姓一点儿‘甜头’,让他们觉得这种麻烦值得。”耿燕说,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是通过给“甜头”让百姓逐步接受并习惯垃圾分类的。

  比如,政府给市民免费发放分色垃圾袋,袋子印上应该装的垃圾类型,比如绿色垃圾袋装可循环垃圾,黑色的装不可循环垃圾等。对电池类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垃圾重点监管,可以通过与企业、公益组织联合的方式,让市民定点、定时将家中废弃的电池、玻璃瓶、饮料纸包装、过期药品等可回收垃圾用以兑换积分,并换取相应小礼品。

  张宁认为,我市在城市建设中,应率先改变在管理体制上政企合一、垄断经营的格局,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由于垃圾处理的公益性,市政府应首先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能力的企业承担垃圾收集、清运、中转、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责任;鼓励国内外企业采取BOT方式投资、建设、运营城市垃圾处理厂,鼓励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以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运营方式,由专业机构经营管理城市垃圾处理厂,降低建设和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记者调查

  试点小区垃圾依然混着丢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浮山后的浮新小区,这里是我市选定的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小区之一。走进小区,记者看到每个楼座下都摆放着两个或四个垃圾桶,不仅垃圾桶的颜色有着明显的区别,垃圾桶上的标志和字样也清晰地注明了垃圾桶盛装垃圾的类别。

  记者掀开几个垃圾桶看到,标着厨余垃圾的垃圾桶内被市民丢了多个垃圾袋,袋里的垃圾五花八门,有菜叶子等名副其实的厨余垃圾,也有废纸壳、电线等可回收的垃圾。再掀开标着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里边也是几袋垃圾,内容与厨余垃圾桶里的垃圾没有什么区别。

  “家里厨房、客厅和卫生间各有一个垃圾桶,倒垃圾的时候就是混着放的,如果分仔细了,家里岂不是要摆满垃圾桶。”业主吴女士告诉记者,有时候想起来了,她会把垃圾大体分一分类,大部分时间忙起来了就装在一起扔进垃圾桶了。“好像小区里专门有人帮着分类。”吴女士不好意思地说。

  本版撰稿记者 臧旭平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孙恒勤:培育新兴产业 拓展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