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消除地震监测盲区 1级地震15分钟可通知(图)

来源:青岛晚报 2012-03-15 16:48:21

青岛消除地震监测盲区

青岛消除地震监测盲区

  昨日,青岛市地震局、市发改委公布了《青岛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从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加大震害防御力度、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详细列出了岛城防震减灾工作的生命“蓝图”。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立起更全面的测震台网和地震前兆台网,逐步消除地震监测的“盲区”,适时推进海岛、海底地震监测台建设,用科学的方法,第一时间捕捉到“震动”。

  “捕捉”更微小的地震

  “现在市内四区监控能力达到1.5级,行政区域监控能力达到2.0级。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实现市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行政区域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15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 ”市地震局监测处负责人表示,地震级别越小,监测难度越大,对仪器分布的密度和灵敏度的要求越高。例如2.0级地震,人体是感受不出来的。为了提高地震实时监控和地震前兆信息的捕捉能力,我市将逐步消除地震监测弱区和盲区,优化全市台站布局,建设测震台网二期和前兆台网二期工程,适时推进海岛、海底地震监测台建设,并建设高新区、莱西、胶南等测震台,完成测震台网升级改造。

  高科技仪器设备上阵,捕捉地下流体变化、电磁异常、地应力异常等地震发生前兆,并结合长期监测资料,对未来将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这就是地震前兆台网。目前,我市地震前兆台网已经覆盖崂山、即墨、胶州、平度、黄岛、胶南、城阳、市区。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除了市内四区,每个区市要各建成2个地震前兆观测手段。

  猴子奶牛“站岗放哨”

  除了“高科技”外,监测地震还需要老祖宗传下来使用了上千年的“土办法”,请来动物园的鸟、猴子为咱们“站岗放哨”,这就是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点。市地震局监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岛城已设立95个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点,通过对鸟类、鱼类、穴居哺乳类等动物及水位变化进行监测,来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震。动物园的鸟、猴子、鱼塘里的鱼、养殖场里的鸡鸭鹅、奶牛都是24小时“上岗”的“地震义务观测员”。

  专家表示,对于地震前地球发生的一些变化,动物比人更容易先感觉到,并出现一些异常。 “如果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发生大规模的动物异常反应,就可以作为预测地震的参考依据。 ”

  开展学校抗震普查

  除了日常监测,地震的防御工作也至关重要。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将抗震设计作为施工图审查的重要内容,全部达到地震区划图标示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全面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组织开展学校、医院等密集场所的抗震性能普查、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加固改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新建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全部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设区的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未经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或者经审查未通过的,建设单位不得交付施工。

  此外,我市将全面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作为提高城市震害防御能力的重要基础。市地震局将继续开展环胶州湾区域的地震小区划工程,提出环湾区域抗震等级及地震灾害应对措施,为城市平安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链接

  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根据规划,将提升各级政府对突发破坏性地震的快速反应、宏观监控、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能力。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5分钟内启动地震应急预案,1小时派出现场工作队、救援队,6小时内初步确定灾区范围,灾民在24小时内能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安置,按照3日内地震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的要求做好救援、生产和生活物资储备。将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以集成指挥车为基本形式的青岛市地震现场监测和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平台。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变质猪肉添加辣椒精 5分钟内可致小鸭毙命(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