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聚焦大沽河综合治理> 权威解读 > 正文

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于诰方:打造数字化大沽河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2-22 14:08:43

    权威解读

    大沽河的历次治理都是以干流为主,分段治理。这次对大沽河进行全流域的系统治理,规划标准之高、治理范围之大、建设标准之高、工程牵涉区域之多,在青岛水利史上都是第一次。正因如此,本次的防洪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规划都是从世界眼光着手、国际标准切入,希望通过本次治理,打造一条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大沽河……

    2月8日,备受瞩目的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作为工程的重要一部分,大沽河的防洪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在这次治理中如何实施、工程有何亮点?《大沽河防洪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主要参与人、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于诰方认为,生态治河、突出景观、治理中突出打造数字化大沽河是本次治理的三大亮点。

    新材料助力生态建设 预留水量保障环境多样性

    “本次治理首要的一个亮点是注重生态,大部分护岸在考虑防冲的前提下都采用了生态护岸,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于诰方说,大沽河的护岸工程中,许多生态材料在青岛地区都是首次正式使用。

    首次采用的生态材料中,就有生态护岸袋。这种生态护岸袋采用抗老化材料制成,袋与袋之间连接固定后,在满足抗冲的前提下,袋内自带草种发芽后在堤岸上形成一道绿色的景观。之前,这种生态袋在墨水河治理中进行过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次大沽河治理,将对这种生态护岸材料进行推广。

    除生态袋护岸外,抗冲生物毯、生态混凝土等概念在青岛的河道治理中也是首次使用。

    抗冲生物毯就像一张床单,一张张拼接后铺在河岸上,在将泥土固定的同时,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水体的交换。同样,生态混凝土由于其整体构筑间有许多空隙,在堤防工程中起到抗冲、结构功能的同时,混凝土中间的空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空间。

    于诰方说,传统的混凝土或浆砌石堤岸虽然看上去比较坚固,但其一大弊端是将河槽、河岸与河滩完全隔绝,使河道向地下及两岸补充水分的功能隔绝。尤其在汛期,河水需要大量向地下及两岸渗透,起到平洪或蓄水的作用。

    生态护岸袋、抗冲生物毯、生态混凝土……新材料的应用将使大沽河呈现出绿草如茵的生态景观。而在此次治理中,在理念上突出生态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预留出生态水量,补充下游河道水量,达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这一理念的运用,在此前历次治河中是没有的。

    于诰方说,此次规划中专门预留了9500万立方米的入海水量,这一水量占大沽河径流量的20%。“通过让适量的河水流入大海,为河口的鱼虾生长提供支持,为保持河口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提供支撑。”

    最近50年,大沽河入海水量显著减少。近30年以来,个别年份入海水量几乎为零。本次治理,通过新增和加固蓄水构筑物,大沽河将新增拦蓄水量4300万立方米。对于大沽河拦蓄水量的使用,此次治理的理念不是“吃干榨净”,而是通过预留水量为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百公里水面首尾相连 防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

    在生态景观上,通过本次治理,大沽河河道水面面积将由目前的21平方公里增加到40平方公里,形成百公里首尾相连的连续水面。

    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与大沽河干流中计划新建的10处拦河构筑物、同时对原有拦河构筑物进行整修或重建密不可分。这些计划完成后,大沽河的总拦蓄水量将达8700万立方米,新增拦蓄水量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座中型水库的库容。而由于拦河构筑物内的水体可以不断补充,这10座新建拦河构筑物每年可提供使用的实际蓄水量可达1亿立方米。

    此外,本次大沽河治理中,还将在大沽河下游小涧西北侧桃源河段规划建设水面面积5平方公里的桃源湖,有效调节与利用汛期水量。

    上述工程的实施,在充分发挥大沽河水量调节阀功能的同时,也使大沽河形成“下看是水库、上看是瀑布”的生态景观,打造百公里水面首尾相连的景观。

    在打造水面景观的同时,随着大沽河堤防工程的实施,大沽河干流的防洪能力将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

    大沽河两岸现有堤防总长度为228公里,无堤防段26.9公里。本次治理中,将加固堤防223公里、新建堤防12公里,疏浚河槽116公里。在大沽河流域打造库堤结合、防护有力的防洪减灾体系。尤其是目前防洪标准偏低的莱西市、胶州市城区和部分沿河乡镇易受洪水威胁的局面将得到彻底改观。

    于诰方表示,大沽河干流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可以用南村段安全通过3500立方米/秒、入海口段安全通过40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这样一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大沽河历史上有记录的洪峰高点出现在1955年,当时,南村段的洪峰流量为3360立方米/秒。此后,1985年出现的212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为近年来最高。”于诰方说,通过此次治理,大沽河的防洪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河道信息全面数字化水资源调度实现远程控制

    打造数字化大沽河!

    这是本次治理规划中提出的具体目标,规划提出:通过对数据采集、传输、数字模拟和决策支持等环节的软硬件建设,整合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影像等资料,构建数字化平台,建成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提升防汛调度、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生态预警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打造数字化大沽河。

    据悉,在数字大沽河建设中,除对原有信息系统实现系统整合外,还将增加信息点密度,包括在新建拦河构筑物上建立信息采集点、建设自动控制系统。除实现信息采集的数字化外,本次治理还提出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大沽河的全流域动态数字化管理。

    “以防洪为例,数字大沽河建成后,可在指挥调度中心实时查询各采集点雨量、流量、水文信息,并通过视频察看现场情况。需要采取措施时,通过指挥中心对拦河坝水位进行调节,保障行洪通畅。”于诰方说。

    通过数字大沽河的建设,将极大改变目前大沽河信息采集站点不足、测洪设施落后、自动化程度偏低的局面,提高洪水预报水平,建立完善的防汛指挥信息系统。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林业局副局长胡晓平:水清、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