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促转型谋跨越 海云庵糖球会获评全国十大民俗节

来源: 2012-02-01 15:30:47
促转型 谋跨越 惠民生

    青岛日报

    置身于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建设这样重大的历史机遇中,四方区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顿时凸显出来,掀开新年的日历,“莫道今年春将尽”的2011年即将成为历史,“明年春色倍还人”的2012年徐徐展开画卷。四方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四方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抢抓战略机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区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以多项指标增速均占市内四区第一的完美答卷华丽谢幕。但四方前进的脚步却一刻也不停息,在2012年开局之际,四方区委一班人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为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创新四方”而努力奋斗!

    华丽嬗变转方式与调结构

    组团发展最给力

    可以说,四方区近些年的大发展,无疑于领导者在大规划、大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性突破,也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创新。也就是说,政府在政策制定、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龙头企业发挥了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而教科研机构则发挥了创新的骨干和引领作用。把脉“五大组团”,可以清楚看到四方区决策者在安排上的独具匠心:东部核心商务、西部新兴服务、南部文化创意、北部高端产业、中部商贸休闲。新的“组团发展”实际是上为了获取新一轮的“发展红利”。所谓“发展红利”,理论上可以这样理解:指由于空间结构、网络结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的趋优调整,区域发展在等级、有序、互补、高效的整合中获取额外收益和潜在收益的总和。

    看数字更加说明问题:着力推动工业生产型功能区向服务型功能区转型,2008年以来新引进项目98.2%为服务业项目,三产比重较2007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三产主导型经济结构初见雏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预计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192亿元,是2007年的1.6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是2007年的5.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三产增加值115亿元,均较2007年翻一番。财政格局实现了由“吃饭型”向“建设型”的历史性转变,2011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6亿元,是2007年的1.9倍;区级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是2007年的1.8倍。

    两翼带动新契机

    培育一个新的增长极,离不开资源支持,包括政策、能源、交通等。“两翼带动”从最初的设想来看,就是要全面激活以“欢乐滨海城”为主体的西部环湾片区和以“青岛新都心”为主体的东部城中村集中片区,最终形成新城区、新业态、新环境,带动整个城区建设现代化的核心主城区。

    2011年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的“动漫传奇海”合约,宣告了全球首家动漫海洋主题游乐航母的启航,也拉开了四方“西翼”欢乐滨海城建设的序幕。目前33个项目规划建设在稳步进行,海信环湾大厦、鸿海佳园星级酒店项目开工建设,保利香槟国际、齐鲁盛华项目即将开工……

    按照规划来设想,这片黄金海岸,将构筑起集商务、休闲、动漫、娱乐、购物、旅游、居住于一体的国际临海绿色新城。

    而中、美、荷、日等多国知名设计师妙笔绘就的四方“东翼”城市新都心,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居住餐饮、商贸流通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将其打造成为青岛主城区新地标的美好愿景已指日可待。

    全国知名地产大鳄的到来,不仅是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最大实践者,在更深层次,也是四方区试图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胆尝试。新都心片区在万科城、中海清江华府、新加坡五星级尼斯酒店等项目的基础上,新引进了中天国际、大山新城等总投资50亿元的6个城市综合体项目。

    轴线集聚商务带

    四方区的“轴线聚集”简单来说就是打造“两横四纵”六条主干道。详细一点就是,改造山东路瑞昌路周边环境和商务载体,延伸市北中央商务区辐射,注入现代商务业态,打造成为青岛市“迎宾大道”;将长沙路大沙路与胶州湾高速贯通,加快沿线旧城改造、企业搬迁步伐,沿大道两旁发展现代商务,规划设计高档商务设施,集中发展中小企业总部经济、餐饮购物品牌店、星级宾馆的现代商务聚集带;依托沿线大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的集聚优势,围绕制造业产业链两端,发展四流南路杭州路2.5产业带;充分发挥未来地铁出口较多的优势,发展大型超市、连锁店和高档专业品牌专营店,将黑龙江路打造成为现代商贸产业带;而环胶州湾沿岸将与欢乐滨海城相接,两侧重点发展现代商务和高端房地产,打造成青岛西部的“香港路”。某种意义上说,四方区已经奠定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的清晰脉络。

    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 “桥隧时代”、“地铁时代”的到来,不置可否,交通区位优势将成为四方区不可复制的核心资源。

    胶济铁路贯穿全区,北部胶州湾大桥经由四方入海,西部胶州湾高速改造成市政道路,南部胶州湾隧道已经通车,东部地铁一期2014年底建成;进出青岛的交通干道黑龙江路、重庆路沟通南北,瑞昌路、长沙路、鞍山路连接东西;福州路打通工程、重庆路快速路工程、温州路拓宽工程纷纷启动。

    另外,青岛胶州湾大桥青岛端接线工程四个接地工程中有四流南路、黑龙江路两大上下行立交匝道在四方境内,周口路还预留了一个匝道口,2014年通车的地铁一期有河西、长沙路等4站设在四方,四方将经由这两大门户主宰中心城区,走向大青岛、大山东。

    园区支撑产业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让后发展的地区迎头赶上?如何让服务型产业快速的加入到产业链中?在目前政经架构下,产业园区以企业主动发展为主的总部经济综合体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产业园区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给予各种服务对象所带来的价值。产业培育从单体龙头项目落户到以一个项目延伸出一条产业链,从企业集群到区域化的产业集群,最终打造一个可持续的、集约化的发展格局。“这是资源耗费最少的一种经济形式,却能产生巨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对于新增资源普遍匮乏的传统老城区而言,意义不言而喻。”四方区区委书记纪敏谈起园区经济,言语中总是格外坚定。

    园区建设全面推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依托辖区科研院所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为转型发展搭建起有效载体。“橡胶谷”建设上升为市级战略,引进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研发机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及其分支机构相继入驻,国际橡胶交易中心 (一期)建成运营,中化国际等一批知名橡胶企业落户园区;建筑创意产业园引进青岛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多家规划设计机构,青岛地理信息大厦、中景设计创意中心建成启用,工业设计产业园等园区顺利推进。

    成果斐然退二进三 腾笼换鸟

    四方区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经济结构加快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扩规模上水平并重,区域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预计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92亿元,区级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40: 60,三产比重比2006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比2007年下降24%,经济结构实现由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目前,全区已有36家企业列入全市搬迁计划,15家企业完成搬迁,为经济结构调整腾出了宝贵空间。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城管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19家区属企业和农工商公司完成改制;以理念创新推动招商突破,面向全球举办了定向招商暨发展战略说明会和产业园区发展说明会,一批优质项目集体签约,万科、中海、保利、卓越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以及海尔、海信、青啤、双星等一批本土品牌企业纷纷落户,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1400个,实际利用内资133亿元,到账外资2.75亿美元。同时,加快企业上市步伐,3家企业列入市重点上市企业名录。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实施指挥部、园区管委会、职能部门和街道协调联动、各负其责的项目推进机制,累计推进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270余个重点 (前期)项目建设,130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注册和投资约400亿元。

    产业园区全面推开

    遴选规划十大园区作为产业转型载体,制定了配套政策,组建专门班子靠上推进,橡胶谷、建筑创意产业园等初具规模,工业设计产业园、现代物流商务园等稳步推进。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成功落户。

    财源建设卓有成效

    狠抓财政增收,强化税源培育和综合治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保持高位增长,区级财政实现了由“吃饭型”向“民生型”、“建设型”的转变,长期制约四方发展的“吃饭财政”成为历史。

    旧城新颜功能再造 质量提升

    四方区地处青岛市区中心位置,是全市的交通枢纽区,是公路、铁路、航空、海港的门户和必经之地。东接地铁一期,西临环湾大道,南靠杭鞍快速路,北连胶州湾隧道,地理位置四通八达。近年来,四方区强力推进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形象、功能和品质显著提升。

    开发规模持续扩大

    五年来,四方区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构建起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累计实施开发建设项目88个,规划建筑面积880万平方米,38个项目实现竣工,竣工总面积295万平方米,开发规模创历史之最。

    东西两翼迅速崛起

    新都心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6个城市综合体项目,青建太阳岛和五星级尼斯酒店建设加快推进,成为全市开发热点区域;滨海新区引进了青岛数字文化体验中心等33个项目,海信环湾大厦、颐和广场开工建设,汉缆销售中心、联盛影视公司注册落户,欢乐滨海城启动片区部分楼座主体封顶。

    基础设施加快推进

    全力配合推进对四方有重大影响的市重点工程建设,环湾大道、胶州湾大桥竣工通车,地铁三号线一期、铁路北站四方段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抚顺路、嘉定路等19条道路整修和133条道路供排水管网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99万平方米。

    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集中整治杭州路河等4条河道,新增绿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到34.5%。

    民为邦本改善民生的“四方模式”

    四方区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生水平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指数。积极探索改善民生的“四方模式”,累计投入17亿元用于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组织实施区办实事50件。

    顺民意

    劳有所得: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创建了“6+1”促进就业工作模式,建成了全市首个大学生创业服务市场,累计实现就业17.1万人,扶持创业1.13万人;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住有所居: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完成政策性住房9643套,率先在全市超额完成第一轮保障房建设目标任务;建成全市最大廉租房示范项目—康居公寓,率先实现廉租房应保尽保。

    学有所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累计投入3.3亿元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和装备更新,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大力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初步构建起“一校一特色”的义务教育格局。

    暖民心

    居有所安:全面加强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深入开展“五五普法”等活动,城区保持和谐稳定。隆重开展庆祝建区60周年等活动,充分展示发展成就和变化,进一步树立了城区形象,激发了全区上下热爱四方、建设四方、振兴四方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有所乐:努力提高体育工作水平,国家级健身示范工程“四方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竣工投用,青岛全民健身中心落户建成,全民健身运动有效开展,居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

    病有所医: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新时期人口管理服务,人口计生工作考核连续7年位居市内四区第一。

    惠民生

    着力创建和谐社区,对87处社区办公用房进行了改扩建,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达到360平方米;不断提升社工综合素质,建立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积极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发挥社区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特殊群体、重点领域的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控水平。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明确了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的目标和措施,海云庵糖球会被评为“全国十大民俗节”,青岛民俗文化馆、四方啤酒文化街建成运营。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六大提升工程”,开展邻居节等特色活动,城区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为青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评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晒晒你和糖球会的故事 我们请你吃糖球看大戏
下一篇:青岛糖球会2月7日开幕 三大顶级表演院团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