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中旅青岛海泉湾项目外景。 “未来即墨的发展,将紧紧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岛‘蓝色硅谷’建设的战略机遇,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新即墨、以国际标准创造新业绩、以本土优势激发新活力,大力实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色精品城市建设两大战略,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开放型现代化城市。”在即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即墨市委书记刘赞松铿锵有力的话语,指明了即墨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青岛加快建设“蓝色硅谷”、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内需、加快推进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实施,为即墨开启了与大青岛同城发展的崭新时代! 新机遇催生新使命,新任务呼唤新作为。即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清晰明确 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在即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即墨市确定了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咬定“422”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色精品城市建设两大战略,突出抓好产业升级、区域带动、蓝色经济、城乡一体、人才强市、文化兴市、品牌发展、和谐发展八个重点,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把即墨加快建设成为开放型现代化城市。到201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 把率先发展作为第一目标,把民生幸福作为第一导向,即墨将以开放为先导、以特色为灵魂、以民生为根本,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实力强大的富强城市。 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汽车、造船、新能源和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打造汽车、造船及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等年产值过千亿元的现代产业集群,尽快形成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企业团队;大力改造提升纺织服装服饰、机械加工、家电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力争到2016年传统优势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战略和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工程,五年内培育上市企业12家以上、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5家以上,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形成先进制造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化的新型工业体系。加速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集聚发展。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快改造提升市场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融入现代理念,运用现代技术,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传统服务业总量扩张、业态提升,努力把即墨建设成为江北特色商贸名城;瞄准快速兴起的休闲旅游消费市场,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温泉旅游度假胜地;集聚发展金融、物流、科技和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科研教育、服务外包、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形成规模优势,扩大集聚效应,建成半岛重要的物流枢纽区、旅游会展中心和全省县级金融创新示范市。到2016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以上,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新兴服务业为引领、公共服务业为保障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农业电气化为引领,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全面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经营为特征、现代科技为支撑,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 ——全力推进特色精品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功能完善、富有特色的宜居城市。 按照建设中等规模开放型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使即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真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高起点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引领性和权威性;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疏老城、建新城”,推动城市形态由县城向现代化城市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城市设计,加强重点区域、重要建筑和建筑立面的规划设计,促进风格、色彩、形态和谐统一。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基础配套先行、打造特色精品的要求,重点抓好城市中心区建设,深入开展重要节点整治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将城区打造成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切实加大城中村拆迁改造力度,树立“片区规划、片区拆迁、片区改造”理念,坚决杜绝零打碎敲的无序开发模式,争取五年内全面完成城区旧村改造任务。高水平规划建设鳌山湾新城,按照世界一流规划标准、国际先进建设理念,以海洋科研教育、高端旅游会展为鲜明特色,加快建设轻轨、港口、金融、商务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鳌山湾区域建设成滨海特色凸显、蓝色产业聚集、功能配套完善的海洋科研城、旅游会展城、现代大学城,建成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连接青岛中心、丰富青岛内涵的强力增长极,使之形成即墨“连滨海、融青岛”的重要空间和结合点。坚持高效能管理,以整洁城市、畅通城市、安静城市为目标,实事求是地研究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解决管理中的盲区和弱项,实现城市管理的体制高效、运转协调;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大管理力度,扎实做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工作,提高城市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水平,使城市管理真正走上规范管理、精细管理、长效管理、依法管理的轨道。 ——聚力打造“蓝色硅谷”核心区,加快建设科研力量雄厚、海洋产业发达的蓝色新城。 突出抓好蓝色经济重点功能区建设。围绕打造“蓝色硅谷”智慧中枢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加快建设鳌山卫科技创新驱动区、温泉综合服务区,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等“国字号”海洋科研项目和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器、海洋科研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蓝色硅谷”领军项目;重点推进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将其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本届即墨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促进和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突出抓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瞄准科技前沿、产业高端,加快推进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重点发展船舶、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等海洋二产和滨海文化旅游、科研教育、港口物流、蓝色金融等海洋三产,着力提升水产种苗、工厂化养殖、海洋牧场、碳汇渔业等海洋一产。争取五年内使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以上。突出抓好蓝色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蓝色经济千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建设蓝色经济人才科技创业园,加快聚集海洋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加快“蓝色硅谷”建设,使其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让即墨在中国乃至世界海洋科研中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确立领军发展的优势地位。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均等普惠的幸福城市。 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统领,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村镇规划,根据小城镇的区位和资源特点,合理确定城镇的规模、产业方向、功能分区和设施配置;强化政府主导,实施政策倾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产业向农村辐射,实现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一体联动;大力推进中心城镇和特色城镇建设,切实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吸纳聚集能力、统筹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形成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鼓励中心城区产业向小城镇转移和扩散,培育镇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增收;积极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建设农村中心社区,逐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在即墨全市农村基本实现公共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四大工程建设,努力把广大农村建成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以防洪、蓄水、兴业、富民为目标,全面完成大沽河综合治理及周边区域建设,将其建成拉动西北部经济腾飞和农民增收的新增长极,形成东环海、西环河、两翼齐飞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设优势要素聚集、发展活力充足的开放城市。 更加注重选育高端项目。在加快促进现有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深入实施定向、定位、定点招商,突出抓好对国内外500强和“国字号”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突出抓好项目产业链、技术链、市场链的招商,突出抓好高端、新兴、高科技、低碳环保等项目的引进建设;突出把好项目引进的质量关,着眼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着力引进建设高水平的“财富”项目,坚决杜绝低水平的“包袱”项目,切实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力争2016年全市到账外资突破1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突破350亿元。更加注重营造优良的开放环境。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重点功能区的载体功能,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功能科学布局项目,切实增强各类园区的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努力打造接轨国际、国内一流的载体环境、政策环境、商务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加注重推动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加快建设国家级出口转型示范基地,积极鼓励本土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努力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保持外经贸工作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切实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精英人才汇聚、科技发达的创新城市。 着力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积极扶持企业新建各级技术研发中心,努力实现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加强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全力抓好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园、一汽研发中心、东丽生命科学园、捷能汽轮机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着力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现代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需要,探索建立人才发展特别导向、特别政策、特别机制,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强化高技能职业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营造留人用人的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积极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文化繁荣、软实力较强的人文城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主题实践活动,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建设城乡居民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切实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工程,配套完善镇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繁荣文化精品创作,打造优秀文化品牌,推动公共文化建设、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大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统筹规划建设文化创业创意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引进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演艺、创意、会展、海洋节庆等重点产业,努力把即墨建成文化与经济、城市互动融合的滨海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设群众共建共享、民生保障有力的和谐城市。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大力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切关注群众诉求,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问题,不断提高机关服务效能,以群众观念和创新方式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认真研究促进劳动就业和群众增收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以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功成才为目标,求真务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救助、福利、住房等各类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让即墨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安居乐业。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强化源头治理,以“平安即墨”建设为统领,建立和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完善,任务清晰、责任明确,信息灵敏、反应迅速,防范得力、处置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网格管理信息化,搭建市级、部门和镇三级社情民意表达沟通平台,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网络;完善全市域覆盖、全天候监控、全防区联动的治安防范体系,扎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和治安安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努力把即墨建成青岛市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的城市之一。 精神是力量之源,作风是事业之基。即墨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新即墨、以国际标准创造新业绩、以本土优势激发新活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跨越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提升城市品质、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民生幸福,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关键在干部。新一届即墨市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勤学善思、创新进取,夯实干事创业之基,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勇担跨越发展之责,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力践执政为民之诺,发扬民主、和谐共事,保持团结向上之势,廉洁从政、克己慎行,不负党和人民之托,以新思想、新思路、新作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站在高起点,谋求新跨越。伴随着新一届即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目标,把民生幸福作为第一导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全面实施,一个更加繁荣、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中等规模的开放型现代化新即墨正在迅速崛起!届时,即墨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殷实,更加幸福! |
上一篇:刘赞松:勇担新使命,争创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