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守望老人的“幸福夕阳” ——记青岛科技大学爱心社的志愿者 “哎呀,又来啦!”王清梅老人今年已经102岁了,虽然她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但是每次看到这些孩子,她都会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孩子是青岛科技大学爱心社的志愿者,“作为一项传统活动,‘守望夕阳’已经坚持了5年多了,是我们爱心社的一个精品活动。”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爱心社社长李光彬告诉记者。 “大家都像亲人一样” 每周二、周日的下午,爱心 李光彬告诉记者,时间久了,这里的老人们都会盼着志愿者们的到来。“有一个叫刘贺的同学,今年大二,每次活动都会参加,只有一次因为有事没能来,结果护理院的老人就很挂念,不停地问‘小刘怎么没来啊?’”而刘贺自己也觉得这一周过得仿佛缺了点什么,心里没那么踏实。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爱心社社长李晓娟对记者说,在帮助这些老人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收获了很多的感动。“很多老人经常会把家人送来的水果、零食之类的东西留着,自己舍不得吃,留给我们志愿者,有时候夏天都放坏了。”这也让志愿者们更加意识到“守望夕阳”活动的意义,“大家都像亲人一样”。 “他们需要我,我就留下来” 赵芳现在是这个护理院的办公室主任,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专业的她来到这里工作,也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遇。 “当时也是来参加学校爱心社的‘守望夕阳’活动,过来之后才发现原来真的有这么需要帮助的人。”赵芳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和亲戚朋友家的老人都是身体状况很好的那种,所以以前没接触过护理院里这些老人的情况。当时赵芳上大四,周围的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或是考研的时候,她却留在这里做起了志愿者。“在这之前我就读过了《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当时还觉得那些事情离我们挺远的,但是看到这里的情况之后对我触动很大,只是觉得他们需要我。” 就这样,赵芳留了下来,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工。“我们的护工工作挺累的,二十几个护工倒三班,同时在班上的也就七八个人,但是要照顾110多位老人,其中有很多还是卧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赵芳告诉记者,每天吃饭的时候是最忙的,很多老人都需要别人喂,其中还有一些需要用针管喂流食以及鼻饲病人。其余的时间也不能闲着,“护理院规定是每两个小时给老人翻一次身,每人负责一个区域,翻完一次基本上就得一个多小时,中间还得穿插进行一些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工作。” 放弃了学习四年的专业知识,做着繁重的工作,但是赵芳却坚定地告诉记者,“只要他们还需要我,我就会留下来。” 本报记者 薛华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