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也挡不住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黄兴能 摄
渴望走出大山
宿舍十分简陋
他们,在家吃玉米,在校每天吃的是油茶、米汤泡饭;他们,穿得很单薄,有时冷得走路都缩着身子;他们,吃住学都住一间屋子,白天是教室,晚上做卧室,一堆孩子挤一个通铺……他们就是一群寄宿在丽江永胜县东风乡阿克基村一山顶上的傈僳族孩子。近日,“免费午餐”行动工作人员前往东风乡,记者看到,虽然孩子们连肉都吃不上,但从
他们琅琅的读书声中,可以听出他们对走出深山的渴求。
第一站:官房小学
油茶泡饭是学生主食
15日深夜,晚报记者抵达永胜县城,次日清晨驾车进入东风傈僳族乡,它地处丽江、大理、楚雄三州(市)的交结部。全乡总人口3502户、12726人,傈僳族占总人口的87%。
上有巍峨的云台山,下有汹涌的金沙江。看似100多公里的路程,单边车程就要6个小时,路面仅2.5米宽,假如两车相遇,只有其中一辆车退回到拐弯处才能顺利通过。车身左边是漫山的沙石,像是要泻下来,右边深沟高壑让你生怕稍微不注意就要像石头一样一落到底,对驾驶技术要求颇高。
此行第一站是东风乡的第一所小学——官房小学,共有30多名孩子,代课老师子红珍正在教孩子们语文课,这个班级由6个一年级孩子和15个学前班孩子组成,子红珍月薪630元。东风乡中心学校校长王紫照告诉记者,在东风乡,像子红珍这样的代课老师加上临时工就有30人。
走进厨房,记者看到做饭阿姨正在为孩子们制作米饭,但案板上仅有一些油和土豆,其他食品包括绿色蔬菜都没有,部分大米则是孩子们从家里面带来学校的口粮,于是,油茶泡饭就成了孩子们每一天的主食。
第二站:东乐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生种菜还是不够吃
记者随后来到东乐村东风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个学校无论从校舍环境和孩子们的穿着,同比均是条件较好的,从学前班到九年级。正值午饭时间,记者在现场看到,孩子们按次序排队,持卡打饭,菜品有土豆、白豆、卷心菜和酸菜,成块肉的影子几乎看不到。
在学校,记者发现了一部橙色的卡通公用电话,今年上五年级的杨菊梅正在拨打妈妈的电话,她说,每次回家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身上没钱了,想给妈妈要。
该校与东风乡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是,老师在操场上开辟出了几块地,种上芹菜和白萝卜等。一位老师介绍,平常老师会带上学生种菜,但是还是无法满足学生的日常饮食需求。
最后一站:东红中心校
孩子们几乎没有见过肉
最后一站是50多公里外的东红村委会阿克基村东红中心校,该校坐落在山顶上,202个孩子,全部是傈僳族。站在山顶,可以看到众多高山,大风呼呼地吹,一吹黄土飞扬,黄土地上光秃秃的,像皲裂的皮肤,沟壑很深。
还没走进学校,远远地就能听见孩子们背诵乘法口诀的声音。操场上,两根枯死树木支撑起由木板钉制而成的篮球架,老师和学生的宿舍和厨房均是土基房,孩子们上课使用的两层6间教室的平房,还是去年一发电站援建的。
一间屋子里,年轻教师张晓芳正在上数学课,孩子身后就是3张床。看得出来,床上被褥长时间没得到清洗。这里白天是教室,晚上是寝室,而另外3间土基房是孩子的寝室和老师的宿舍,孩子的床还是拼接的通铺,床紧挨着的窗户上面不见玻璃挡风。
漆黑的厨房里,燃烧着一堆柴火,旺火上面架着一个烧黑了的锅,老师正在为孩子制作晚饭,菜是油茶,所谓的油茶也就是白水和油、盐烧制而成,孩子们几乎没见过肉,更别说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