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哥庄镇冷家庄村“叶家窑”黑陶产品,诞生于明永乐年间,繁荣至建国初期,一度占据青岛地区70%的市场份额,但至1994年前后,村里的制陶人只剩下一户。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开发传统工艺,培育传统工艺的传承人,让传统工艺走向市场?近日,记者走进冷家庄村,采访了66岁的陶艺传承人叶广德。 在胶州,提起李哥庄镇冷家庄村,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村里的 “叶家窑”,作为村里目前仅有的几个制陶工艺传承人之一——今年66岁的叶广德跟陶艺打了近一辈子交道,见证了当地制陶业的兴衰。 兴——从明永乐年间至建国初期一度占据青岛地区70%的市场 叶广德说,冷家庄村制陶产业最早要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永乐二年,受生计所困,久居云南的叶氏子孙自南向北迁徙,行进到大沽河岸边的冷家庄村时,在村东北发现了适宜制陶的陶土,便在冷家庄村定居繁衍。当时,叶氏族人中家家户户都是制陶的好把式,制作的陶盘、陶碗、水罐等做工精巧,颇受欢迎。他们落脚冷家庄村后,便沿袭了在云南时的生活方式,女子外出耕作,男子居家起土制陶。后来,制陶业成为村里九成以上家庭的主要谋生手段。明清时当地还曾把叶家窑陶器作为贡品。 叶广德回忆,一直到“大包干”前,制陶业一直是村里的支柱副业。叶家窑出产的陶制品在胶州、即墨、平度等地的土产市场很受欢迎,曾一度占据青岛地区70%的市场。眼瞅着冷家庄村的陶器卖相好, 当时其他不少地方的陶制品都假冒“叶家窑”的品牌。 “除了工艺,泥材是叶家窑出名的另一原因。”叶广德说,该村东北三四平方公里的区域是泥材的主要分布区,向下挖四五米后,先是30公分左右的黑陶土,然后是30公分左右、俗称“橙泥”的红色陶土,“这两种土质地非常细腻,和成泥后,即使放在嘴里嚼,也不会感觉碜牙。像这样的土层结构和独特材质,在全国范围内都独一无二。”据说,这样的陶土制作的陶器硬度好,对水透而不漏,用手轻轻敲击有金属的脆响,陶制茶壶用手指头压住壶盖上的透气孔,即便把茶壶翻转,里面的水也不会洒落一滴,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胶州市老文化馆时,试用了多个地方产的 “小瓦”,唯独叶家窑瓦让当时的老监工称好。 衰——1994年后制陶人只剩一户 叶广德在陶艺间里当场展示了手拉坯制陶的方法,传统工艺让人大开眼界:起土、碾泥、揉土、上林、成形,不过五六分钟,一个陶罐坯就成型了。叶广德说,拉坯完成后,还要经过整理、晾晒、润水、烧制等多个环节,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30天。 “陶制品品质的优劣,取决于匠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手感。”叶广德告诉记者,除泥材选取和拉坯之外,烧制也很关键,放多少燃料,烧多长时间都要把握好,火候不到,又红又青,品相不好;火候过了,容易开裂,破损率高。叶广德认为,要成为一个好匠人,除平时勤学苦练和细致用心外,天资禀赋也很重要。叶广德祖辈几代都是制陶出身,他十几岁开始跟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当时人们都说我手巧,不管做什么都心里有,上手快。像起土、碾泥、揉土、拉坯、晾晒、烧制这些工艺,不少人需练习两三年才出徒,我半年多就已经全掌握了。” “如今干我们这行的已经凤毛麟角了!”谈起自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手工制陶,叶广德有些怅然,由于手工制陶技艺复杂,专业度高,制作时间长,加之金属、塑料制品和现代制陶业的冲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叶家窑”逐步衰落,1994年后,全村只剩下他一户还坚守在这一行里,虽然生意好时一天也能出十几个窑,但都是式样单一的花盆,以往主打的各类盘罐少人问津;更令叶广德心痛的是,身边那些对制陶很有造诣的年轻人要么转行了,要么外出打工了;更年轻的一代对这门手艺更是侧目。“倘若我们这些老人不在了,这门老手艺也就失传了。”这是最让叶广德担忧的。 复兴——把高凤翰《砚史》历史文化遗产跟陶艺相结合 2009年,特别让叶广德难忘。这年春节刚过,冷家庄村支部书记叶守坤敲开了他的家门:“叶守坤说想把叶家窑陶的老工艺重新拾起来。”这话可说到叶老心里去了。从此,叶广德、叶守坤开始对这门传统手艺进行开发与保护。 叶家陶工艺的复兴,首先要有匠人。村里迄今总共也就五六个人能做陶艺了。叶广德开始收徒弟,手把手、无保留教他们。要想让老手艺有市场,必须开发新产品,以前生产的瓦锅瓦罐,早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叶广德就开始在茶壶、茶碗、花瓶等工艺品领域开拓。胶州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画家高凤翰的故乡,高凤翰爱好藏砚,一生藏砚一千多方,并汇集成《砚史》四大册,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跟陶艺相结合,开发旅游文化项目?叶广德开始尝试在陶制品上刻《砚史》,但刻上字后的陶器,容易裂痕,这让叶广德很头痛。他们开始到处探访能人,去过沂水、日照、博兴等地,后来多亏胶州画院老院长张志康历时一年多,攻克了这一难题。如今,村里专门从省工艺美术学院聘了2名研究生,到村里进行陶艺创意设计和指导制作;一批刻有《砚史》的精细茶具、砚台、生活用品等黑陶工艺品也开始在网络上销售。 叶广德说:“明年,村里有意将黑陶工艺品推介到第三届中国秧歌节上,让更多的人知道叶家窑陶,让手工制陶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不仅如此,村里还想为黑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叶家黑陶申请商标与专利,为黑陶工艺品走向市场创造更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