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返回青岛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8-24 09:18:03

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返回青岛

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返回青岛

    漆黑的“夜空”,“流星”从眼前飞逝而过,这不是坐在宇宙飞船里看到的夜景,而是潜航员驾驶“蛟龙号”下潜5000米过程中看到的海底景象,而那些“流星”是深海的自发光生物……昨天上午,圆满完成我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任务的深潜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凯旋青岛团岛码头,我国首批潜航员唐嘉陵、付文韬及北海分局的46名海试

人员也随船抵达青岛。在热烈而简朴的欢迎仪式后,潜航员及参试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下潜海底5000米的奇妙经历。

    出航62天后返回母港

    昨天上午10时,“向阳红09”船在经历62天、12332海里的远洋航行后,缓缓靠泊母港——青岛团岛码头。48名海试人员依次走下舷梯,每个人的脸都是黝黑的,却挂着自豪、欣喜的笑容,迎接他们的是鲜花还有亲切的问候和拥抱。

    “这次5000米海试的恶劣海况大大超过常年,试验海区仅4天基本满足下潜条件,特别是在前往海试海域的途中,长时间强劲东风,使船舶颠簸幅度大,人员行走都困难……”在欢迎仪式后,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5000米海试现场总指挥顾问陆会胜介绍说,与往年1000米级、3000米级海试不同,此次5000米海试区域是在远离祖国大陆的大洋,航行时间长,而且全程没有补给,航渡中先后遭遇四个热带低压和持久强劲的副热带高压的影响,5级以上大风长达25天;两次穿越世界日期变更线,共调时12次。全体船员克服晕船、生物钟紊乱、生理和心理疲劳等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5次下潜5000米海底

    科研人员在三个实验海区进行了5次下潜作业,其中,北海分局潜航员付文韬参加了首次冲击5000米深度的挑战,达到5057米,他下潜3次,最大深度5184米;唐嘉陵下潜两次,并作为“蛟龙号”主驾驶达到最大深度5188米。据介绍,此次海试全部5次下潜深度分别为4027米、5057米、5188米、5184米和5180米,并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试验。

    下潜: “白红蓝光”四处游动

    潜航员唐嘉陵、付文韬告诉记者,每次下潜前,海试指挥部会根据海底作业的不同任务选择一名驾驶员和两名试航员。随后,母船“向阳红09”将“蛟龙号”慢慢释放到海面上,在确保电力、通信正常,一切无误后,这艘重达22吨的大家伙一经母船 “松绑”就会在“压载铁”的重力作用下克服海水浮力,一路下沉。深海环境高压低温,具有高腐蚀性,水中每增加10米深度就相当于增加了约1个大气压,5000米也就是500个大气压,人在这种气压下顷刻间便会被挤碎,但“蛟龙号”能承受这样的压力。下潜中,3名下潜人员会集中精力测试“蛟龙号”承压力等各种参数变化。随着下潜深度不断加大,“蛟龙”外的环境开始变冷、变暗。“当到达海下两三百米时,就看不到海面上投射下来的阳光了,变得漆黑一片,温度也会逐渐下降。”唐嘉陵告诉记者,但当设备一切正常,下潜人员也会相互拍照、聊天、听音乐,或是看看视窗外的风景来缓解心理压力。“窗外,海下自发光的浮游生物在游动,有的发白光、有的发蓝光、有的发红光,加上‘蛟龙’的下潜速度比较快,透过20厘米厚的视窗玻璃,经常能看一道道光点飞逝而过,就像夜空的流行星划过一样。”潜航员的这般描述,让人感觉如同在梦境中一般。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连续5次下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