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方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杭州路厂区自1900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有110年历史,该厂区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保留了大量德、日占领时期的老建筑、老设备,工业文化浓厚。昨日,记者从四方区获悉,在依托该厂区个别厂房改造而来的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大获成功后,该区将对整个厂区进行深度“包装”,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旅游文化、商业、创意办公、时尚产业、机车主题公园及居住为一体的创意 百年老厂将变身创意公社 四方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四方厂区位于杭州路16号,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该厂区自1900年使用以来,已有110年的历史。“四方机厂搬迁后,该厂区基本闲置,现有的大量建筑完好。四方区政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旧厂区进行概念性规划,将在这里打造现代创意产业园区。 ”四方区科技局局长张永伟告诉记者,四方机厂杭州路厂区内有大量德、日时期的老建筑和老设备,并且这些建筑占到了厂区建筑的三分之一还多,体现出了独特的建筑特点和工业特点。 张永伟表示,厂区内闲置了大量厂房和办公用房,还有部分生产机械、机车车厢、内燃机,且大部分建筑、道路、绿化等,都具有较好的改造条件,为了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四方区于2009年改造了厂区内临近杭州路的一栋3000平方米的老厂房,在保留厂房基础建筑的基础上,将外墙打造的极富工业特色。改造后的厂房被命名为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目前运营相当成功。 旧厂房改造保留工业特色 四方机厂杭州路厂区改造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旅游文化、商业、创意办公、时尚产业、机车主题公园及居住为一体的创意公社。张永伟介绍说,由于该旧厂区紧邻海云庵民俗文化区,区位特色明显,在改造中会将民俗、工业两种文化加以整合,并部分工业厂房改造为工业博物馆,增加工业历史的记忆,并引入大型超市及书城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创意公社辐射周边社区乃至青岛全城。 “目前,正在对厂区的部分围墙、杭州路河外立面、园区环境进行改造,力争打造成一处工业旅游场所,这些改造都将在保护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 ”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主任杨建辉告诉记者,上述改造将于11月完工,预计明年开始对整个厂区进行深度打造,整个改造全部完成约需要五年时间,其间还将建成机车主题公园,紧邻杭州路的机车主题公园是规划中的一大亮点,旧厂房、老车厢、机车头以及生产设备等一些富有历史特色的工业产品及设备,届时都将向市民以及游客展示。 据悉,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由艺术家与设计师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娱乐、收藏等各种空间,这种诞生于纽约SOHO区的LOFT办公区也将现身创意公社。杨建辉表示,四方区将对四方机厂杭州路厂区部分旧厂房进行改造,利用其原有的高挑开敞空间,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流动性、开发性、透明性、艺术性等特征的LOFT式办公效果。 创意产业显现经济效益 日前,记者在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采访时,遇到了来此考察的一位北京设计公司代表,在四方区科技局局长张永伟向其介绍了创意公社的深度规划后,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带走了全套的规划方案,还表示回公司汇报后将尽快返青做进一步商谈。杨建辉告诉记者,创意公社的试验田——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自去年开始部分投入使用后得到了各方面的青睐,不仅所有改造后的厂房均顺利出租出去,还迎来了不少前来考察的外地客户。“韩国的设计财团已经来了好几波了,他们觉得非常适合来此设立办事处,开展业务。”杨建辉说,目前,工业设计产业园已经与韩国的设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据了解,基于四方机厂杭州路厂区老厂房改造而来的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目前已凸显出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四方区将进一步加大了对厂区内其他厂房的改造力度。“在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建立之初,我们是一栋一栋从四方机车厂租来旧厂房进行改造,为了加快打造创意公社的步伐,下一步拟整体租用旧厂区进行深度改造。”杨建辉说道。 据悉,目前,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已有1万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投入使用,吸引了包括工业设计、模具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网络设计、软件设计、动漫设计以及平台服务等50多家企业进驻,其中7000平方米刚一投入使用,便有20多家企业纷纷进驻,另外3000平方米则是在2009年投入使用的,内有3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去年的产值达到了9000万元,利税达400万元。 “现在很多工业设计企业都积极地在与我们洽谈进驻产业园的各项内容,并且他们都表示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产业园非常适合搞创意开发。 “杨建辉表示,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将引进英国达康软件公司等专业培训机构,指导帮助入驻企业制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以及详解各项与之相关的政策等;以产业园优势为依托,引导各工业设计企业集聚发展,建立具有辐射效应和竞争力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并以产业园发展引导企业发展。此外,产业园还将成立青岛市工业设计产业联盟,与产业园内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使企业从中获得人才、技术、订单服务,有效提高企业设计创新能力。本报记者 杨志坚实习记者 魏振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