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年青岛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2007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问题”始发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巨浪滔天,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中国经济险象环生,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青岛有自己的作为,青岛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应 上下联动 合力抗危机 作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更严重一些的沿海开放城市,2009年青岛的经济开局是在黯淡中拉开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明显减速;外部需求急剧萎缩,经济运行步履维艰;财政收入压力增大,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发展之道亦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寻求突破和跨越,青岛所谋之势便是科学发展。 2008年,市委、市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准确判断,超前谋划,相继出台了支持对外贸易、扶持中小企业、促进社会就业和扩内需、促增长的12条意见等。2009年这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有信心不行,还要拿出办法,抓好落实”。这次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的危机,更是科学发展模式的机遇。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准确把握青岛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化危机为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开拓国内市场、改善民生的新契机。 于是总投资规模约500亿元的董家口港区开工建设,青岛港口布局首次跳出了胶州湾的范围;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审批办理时限压缩60%,80%的审批实现当场办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重要一步;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三港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迈出了全省港口资源整合的重要一步……尤为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在领导全市人民以 “为”解危的同时,更化“危”为机,着眼青岛未来的发展谋篇布局,把“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作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要载体,多点突破、全面推进战略实施。“没有这一战略的实施,青岛在应对金融危机时至少会很被动,一些投资数十亿、上百亿的项目不会在开发区、胶州、城阳、高新区、崂山、胶南和主城区遍地开花。”青岛市委党校刘文俭认为,在过去两年,青岛各区域板块能够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 政企抱团 逆流寻出路 从瞄准国际定方向到排忧解难帮小困,从大产业的推进到小企业的服务,青岛市政府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的防线全面而不失精致。政府在积极行动的同时,各中小企业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逆流而上,积极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在困境中谋求长足发展,放手在国内市场开拓,并大力开发海外新兴市场,尝试利用电子商务、节能降耗等手段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在生产环保产品等方面各显神通,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政企”抱团,形成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合力,而优势企业之所以能逆势而上,无一例外地都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青岛亨达集团,一个位于北方的传统制鞋企业,却在2009年创造了销售收入和利润指标均比去年同期增长30%的奇迹。“我们应对的核心策略是技术创新,危中求变,及时转型升级,实现危机中平稳较快发展。”青岛亨达集团品牌总监卢海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分析说,亨达的逆势而上,除了自身的不断调整和革新外,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还拿下了“皮革无缝粘接技术”、“抑菌防臭净化鞋生产线”两项国家级技改项目,成为皮鞋行业仅有的两项国家发改委重点扶持的国家技改项目。 大考之年青岛答卷出色 大考之年,青岛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2009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重民生、保稳定”,狠抓中央和省、市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截至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8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7亿元,增长10.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58.9亿元,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4亿元,增长19.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49元,分别增长9.3%、8.7%。 数字可以浓缩发展的轨迹,也是全市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诠释、狠抓工作落实的有力注解。 |
上一篇:消防英雄经生死考验保黄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