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李向新 摄)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新华社 发)
1933年广州出版的地图上清楚地列示了“三大”旧址民居的结构。(雷辉 摄)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内的仿真人像惟妙惟肖,真实还原历史现场。(王辉 摄)
一座座小洋楼古朴宁静,门前高耸的树木绿意盎 1923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来广州,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的40名代表集聚广州,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三大”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先河,掀起了大革命的波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大”会址被日军飞机炸毁 今年清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到中共“三大”旧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这不是汪洋第一次来中共“三大”旧址,早在2008年7月1日,他就迎着蒙蒙细雨来到这里,重温党的历史。参观结束时,汪洋深有感触地说,党的“三大”是广东的骄傲,省市党史和文化部门负责人要继续认真研究、挖掘和整理中共“三大”的珍贵史料。 广州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副馆长颜晖曾经分管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据他介绍“三大”会址的发掘,殊为不易。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举行的7次代表大会,除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外,一大、五大、七大等会址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而“三大”会址却在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为了寻找“三大”遗址,几经周折,一直到1971年,当时参加“三大”的一位代表根据回忆才找到了当年的标志物,有关部门最后确认了会址。会址直到2006年3月12日完成考古挖掘。 由于建筑材料、风格等细节已无法考证,相关决策部门遂放弃了“原址重建”方案,而是在遗址旁修建了如今的现代化陈列馆。当年的墙基和地板所在地,现在整修后上面都用玻璃镶嵌起来,供游人观看。2006年7月1日,“三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开放。 广州成革命新高潮策源地 “一大”在上海召开,“二大”也是在上海召开的,“三大”是在党的诞生地之外的城市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三大”,也是党自建立以后惟一在广州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三大”为何选择在广州召开?颜晖一边翻阅桌上厚厚的史料,一边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多名研究员研究过这一问题,有人还专门为此写过论文。” 颜晖表示,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后,特别是经历二七惨案后,北洋军阀政府在北方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加大了社会控制力度,南方特别是广州正在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高潮兴起的策源地。 “广州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各阶级人民群众,较早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特别是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多重压迫下,革命情绪不断滋长,工人运动相当活跃。”颜晖称,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不仅相当尖锐,而且表象化了,包括南北军阀之间的矛盾也表象化了。 在颜晖看来,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各种革命力量云集广州,革命力量联合和蓄发之势已经形成,关键是如何整合。所以,“三大”选择在广州召开,有其客观原因和历史必然性。 陈独秀对自己提出严厉批评 陈独秀在“三大”上作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令人注意的是,这份3500字的报告中,作为党中央负责人的陈独秀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对“二大”以来近一年的党的工作提出了批评意见。批评意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批评整个党的工作和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一方面是对包括陈独秀本人在内的“个别中央委员提出批评意见”。 对中央委员会的错误批评方面,主要指出,“实际上中央委员会里并没有组织,五个中央委员经常不能呆在一起,这就使工作受到损失”,“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 同时,陈独秀还对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个别中央委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陈独秀由于对时局的看法不清楚,再加上他也很容易激动,犯了很多错误。”“张国焘同志无疑是对党忠诚的,但是他的思想非常狭隘,所以犯了很多错误。他在党内组织小集团,是个很大的错误。”“邓同志在唐山和科乌矿工罢工时犯了严重错误,并且在广州造成了很多困难……” 由于陈独秀在报告中带头作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兴了中共“三大”的民主风气,使这次会议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最后以投票的方式通过了国共合作等决议案。 投票决定是否加入国民党 出席“三大”的代表有40人,由全国各地的党组织推荐产生,代表全国420名党员。40名代表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全体共产党员要不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一种意见是以陈独秀和共产国际马林为代表,他们认为:“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还是进行国民革命,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的党,应成为革命势力集中的大本营;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现在都很幼弱,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力量。因此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 另一种意见是以张国焘和蔡和森等为代表,他们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认为“工人应该在自己的政党旗帜之下参加革命,若加入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组织,便不免有混淆无产阶级思想的危险”。 经过两天的激烈争论,最后21票赞同,16票反对,3票弃权。按照“少数绝对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这开创了国民革命的新局面,共产党的队伍在3年内增长60倍,党员由400余人猛增到5.7万余人。在工农运动上,出现了“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以及以两湖为中心的工农革命运动高潮。实践证明,“三大”确立的党内合作形式是正确的,没有“三大”加入国民党的决策,就没有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晓辉:知识分子加入为党注入新鲜血液 中共“三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意味着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开始了他作为中国革命领袖的历程。这可以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作为一个先进的、有生命力的党,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力量、持续更新党内成分。”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成分,主要都是大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都是教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有些领导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毛泽东出身农村,学历虽不高,但是有学问、有能力,做事别具一格,他的加入给中共领导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而凭着他对农村的熟悉,也注定了中国革命会走上摆脱共产国际和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国共两党在国民革命时期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历史事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双赢、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再次握手,合作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对国共两党、对民族国家利益、对世界和平发展都是有利的。 红色辞典 东征 1925年2月1日,在中共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广东革命政府开始了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这次东征的主力是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任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东征军参谋长,周恩来兼任东征军的政治部主任,他们亲自出征。当时在粤军二师任参谋长的叶剑英奉命投入了东征之战。由于叶剑英不仅参与指挥,还冒着枪林弹雨,往来于友军之间进行联络,协攻敌人,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干。这次东征在中共全力支持下不仅把战斗进行到底,并且攻下了淡水城,奠定了第一次东征胜利的基础。 “五卅”运动 在共产党人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下,1925年5月31日成立上海总工会。6月1日举行20余万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如上图,新华社发),5万学生罢课,绝大部分商人参加罢市。7日,上海各界成立工商学联合会,提出向帝国主义交涉的17项条件,包括永远撤出驻沪的英、日海陆军,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办“五卅”惨案凶手等。工人罢工坚持近3个月,为保存力量和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至8月中旬陆续复工。“五卅”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民又一次大规模的反帝斗争,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增强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省港大罢工 省港大罢工是广州、香港工人为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而举行的政治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是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准备举行的。1925年6月19日,香港海员、电车工人、印刷工人首先罢工,接着其他行业的工人也纷纷响应,罢工人数达25万人。工人声明拥护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对“五卅”惨案提出的17项条件,并针对英帝国主义在香港执行的歧视华人政策提出了“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减少房租、居住自由”六项要求。 旗帜的先声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和领导的“安源工人俱乐部”的发动下,举行罢工,喊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口号之一。 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 1919年初,李大钊发出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号召“五四”运动以后,他进一步号召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到劳动人民中去,通过“共同劳动”来改造中国和改造自己。 为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1922年2月4日,党领导的京汉铁路总罢工委员会发表宣言,号召全体工人阶级“为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记者 雷辉 实习生 黄利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