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开放30年聚焦四方> 媒体聚焦 > 正文

首汽租赁人车分租 破解代驾服务政策难题

来源:新民网 2011-04-01 15:32:43

    最近媒体围绕汽车租赁业“代驾租车”的议题热火起来,对现行相关政策的不同解读闹得沸沸扬扬,当然其中也有好事者唯恐天下不乱,在推波助澜,将让原本长期不太受关注的汽车租赁业推到聚光灯下。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租赁车“代驾业务”能不能在中国合法地或不违规地开展。

    汽车租赁分为自己驾驶(自驾)和有司机代为驾驶(代驾)两种。代驾服务主要适用在VIP商务租车、外企用车、旅游用车、机场接送、婚庆租车

等方面。用户中多是有实际中高端用车需求,但又基于客观原因,更倾向于选择便利的代驾服务。比如领先的美国租车业经逾六十年的发展,已经高度成熟,就包括自驾租车和代驾租车等租车方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Avis, Hertz, Enterprise等在美国领先的企业其租赁车队都超过50万台车的规模。

    而在中国,汽车租赁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处在初期成长的市场培育期。号称最大的连锁租车企业,也只不过是上万的量级。因此对于汽车租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大家都怀有期盼,希望在我们中国也能涌现出能与世界巨擘比肩的企业。汽车租赁行业的健康成长,对国家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汽车租赁通过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租车服务。一方面降低用户办理保险、年检、维修等硬性投入,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商业模式,实现社会富余车辆资源的充分共享利用。在大大提高汽车利用率的同时,为治理城市拥堵、城市环境恶化、城市停车位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世界的交流密切,中高端客户如五百强高管等到中国商务活动,不可能只坐出租车或自驾出行,因此,社会切实需要代驾租车这类服务。

    不过,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多年前制定的,并没有针对高端代驾服务明确的管理规范,有些城市甚至表明租车公司出租车辆时不含驾驶员。尽管这些规定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但如何既不和现行国家的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相违背,又能满足高端客户对代驾业务的需求?其实,只要去深入了解,这个领域并不缺乏行业智慧,早已破解了代驾服务政策难题,比如,汽车租赁行业的领头羊,首汽租赁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把租车和租驾驶员分开。

    首汽租赁为符合现行政策考虑,代驾司机全部采取劳务引进的方式,与北京精灵时创人力资源公司长期合作。“近千名代驾司机,都与首汽租赁没有人事关系,完全是应客户需求起牵线搭桥的作用。”这位高层透露,一旦租车过程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是车辆本身原因,由租车公司承担责任;如果是司机操作不当,由劳务输出公司承担责任,这样租车用户的权益能得到充分保障。拥有3500辆汽车的首汽租赁,35%的车型为配司机的高端车型,公司总业务量中面向商务需求的长租业务也是绝对主力。首汽租赁既满足了社会需求,自己的收益也相当不错。 “为什么要停掉代驾业务?企业高管、外国人士和外资企业是代驾租车的主体,而且需求很大,这是客观现实。有几个企业高管愿意打个带顶灯的出租车参加商务活动?”首汽租赁一位高层对神州租车高调宣布停止代驾业务的举动表示不解。

    不只首汽租车,国内几乎所有上规模的汽车租赁企业都按客户的要求提供高端,安全,舒适的代驾服务。包括安飞士(Avis),赫兹(Hertz),首汽,北汽,大众,锦江,巴士,强生,一嗨,至尊,还有之前的神州(自己宣布该业务为非法已停止)等租车公司。

    对汽车租赁熟悉的律师表示,这样的操作流程在目前国家层面缺乏一部对汽车租赁、带驾服务规范的法律之前,是在法理上不违背法律法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较好方法,同时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地方交管局、运管局认同的运营方式。当然,如果将来可以由租车公司统一(包含了车和自己的驾驶员)与客户签署服务合同,那显然客户就能得到更多方便性和更好权益保障。这些需要在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完善,而不是因某些不完善,一味地对整个行业大肆攻击。

    可能有人会困惑代驾租车是否与taxi出租车抢生意,这实际上是很少交集的两档不同的服务,面向不同的人群,并且国际上都有现成的业务管理规定,例如它有三个确定:确定时间、确定地点、确定乘客(签约客户),因此跟“黑车”其实是泾渭分明的。

    有媒体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尽快研究去除“汽车租赁经营者不得以提供驾驶服务等方式从事或变相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等的落后于现实经济发展的法规条文,为利国利民的租车行业保驾护航,让广大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质优价廉的租车服务乃至带驾服务。

    值得欣慰的是,交通管理部门已在积极调研为租车行业出台与时俱进的法规做准备。我们相信中国的租车行业将会越来越美好。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早报:四方有个“210岁”服务站
下一篇: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构建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