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直击青岛增雨:飞机撒干冰 发射352枚火箭弹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28 13:22:34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新闻核心

    记者昨天从市气象局获悉,到昨天早上6时,我市出现全区性中雨天气过程,各区市降水量在19.2毫米至25.5毫米,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3.1毫米。据介绍,较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前晚11时至昨天凌晨3时,到昨天上午,全市降雨基本结束,至此,我市持续140多天无有效降雨的日子结束,我市此前的严重旱情也已基本解除。市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这次降雨中进行了我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工增雨作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352枚火箭弹射下满天雨

    岛城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全区性立体人工增雨作业

    ■新闻看点

    两架人工增雨飞机在岛城上空作业4个班次;全市24个火箭作业点共组织开展了109架次地面火箭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352枚;8部地面碘化银发生器,共开展增雨作业20次,燃烧碘化银烟条93根。记者昨日从市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获悉,在这次降雨中,岛城进行了史上最大一次全区性的大规模立体人工增雨作业,并取得显著效果。

    天上两架飞机撒干冰

    “飞机作业的区域大部分在郊区五市,主要服务农业。”市人影办工作人员介绍,前日下午,山东省气象局“运7”人影飞机于1点48分支援我市开始作业,至2点50分结束第一轮作业,北海分局的海监“运12”飞机下午2点10分在流亭机场起飞作业,至3点47分结束第一轮作业。前天晚上,“运7”人影飞机与“运12”海监飞机分别于晚上8点至8点55分和晚上10点至昨天凌晨零点10分进行了新一轮大规模作业。

    “这次飞机人工增雨创造了岛城用飞机人工增雨的三个记录。”市政府人工增雨办公室主任汪中虎告诉记者,除了山东省气象局的“运7”人影飞机增援我市2个班次的作业外,我市市政府协调的北海分局海监“运12”飞机也参加了2个班次的作业,创造了岛城首次使用双机进行人工增雨的记录。另外,北海分局海监“运12”飞机也是海监飞机首次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也是首次进行夜航作业。

    抗震救灾飞行员驾机

    “昨晚的作业非常惊险。”跟随海监“运12”飞机上天作业的汪中虎告诉记者,由于昨天云层比较厚,作业飞机也需要在云层和气流中穿行,对飞机驾驶员的要求非常高,让大家放心的是,担任此次飞行任务的机长沈晓东是飞行时间超过1万小时的特级飞行员,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驾驶“米-26”直升机吊装挖掘机的就是他。

    汪中虎介绍,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顶风逆行,看不见外面的情况,增雨工作人员在飞机上一勺一勺往外播撒催化剂,飞机飞行过程中曾经一度达到70度倾斜侧飞。但是让大家欣慰的是,由于地面预报准确,飞机的航线恰到好处,撒播的催化剂都起到很好的增雨效果。

    火箭燃烧炉也开工

    “地面24个碘化银火箭作业点和8部地面碘化银发生器分别进行了两轮作业。”市人影办工作人员介绍说,主要作业集中在前日中午和昨天凌晨,根据降水云层和航空管制情况,24个碘化银火箭作业点主要分布在郊区各市的空旷区域,共组织开展了109架次地面碘化银火箭增雨作业,发射碘化银火箭弹352枚。8部地面碘化银发生器,共开展增雨作业20次,燃烧碘化银烟条93根。

    记者了解到,到昨天下午,负责地面人工增雨的碘化银火箭发射点和地面发生器仍在待命状态,一旦有合适的作业机会,仍将马上开展作业。

    人工增雨没用高炮

    记者了解到,我市人影办共有人工增雨的高炮30门,碘化银火箭发射架28架、碘化银地面发生器10部,但是在这次降雨中却没有用高炮作业进行人工增雨。“这是由于作业的云层较低,基本在3000米左右,不适合高炮作业。”市人影办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季节的降水云层基本都在3000米左右,这个高度也是碘化银火箭作业的最合适高度,到夏季随着云层增高,可能就需要用高炮了。另外高炮主要还是用在防冰雹作业上,对人工增雨的效果略微要差一点。(孙启孟 杨凡 林泽磊)

    ■人物特写

    火箭手——

    15小时打出29枚火箭

    “这次降雨我们这个作业点共发射了29枚碘化银火箭弹。”昨天中午,胶州市气象局技术人员堵书涛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胶西镇人工增雨碘化银火箭发射点在15个小时里共在雨中作业8次,成功发射了29枚火箭。

    前天一早,堵书涛和徐平、匡伟、尤峰、刘炳臻5人火箭发射小组就带着人工增雨装备和几包面包来到胶州市区西10公里的一片满是泥泞的空地开始待命,一直到昨天凌晨1点钟确认没有合适云层后才撤回来。“每一次接到有合适云层的信息,我们就马上开始忙起来了。”堵书涛告诉记者,擦拭火箭发射架,测电阻、装碘化银火箭弹,再次测电阻、向航空管制部门申请空域,通过空域申请后再次测电阻,发射火箭,整个过程下来,浑身就被雨淋透了。

    记者昨天晚上8时在堵书涛作业的现场看到,虽然地上满是泥泞,他们身上都已经湿透,并且气温也在逐渐下降,但他们工作起来却精神抖擞,不见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我们最近时不时就出来待命,很多时候都因为没有合适的云层而最终无功而返,这次终于可以痛快地作业,将雨水更多留在胶州了。”堵书涛说。

    人影办指挥员——

    24小时待命等候“东风”

    在严重的干旱面前,主要承担向空中争取云水资源任务的市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汪中虎,可以说是压力重重。“旱情发生后,我们一直时刻准备着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每周都对全市30门高炮、28部火箭和10台地面碘化银燃烧炉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运行和操作技能培训。”说起这几个月来所受的煎熬,汪中虎感受最深的还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古话。

    “只要有一线作业可能,我们的工作人员就24小时待命,但是之前的几次冷空气都没有带来适合的作业条件。”汪中虎告诉记者,人工增雨(雪)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还无法做到晴空条件下“人工造雨”。

    记者了解到,从2月18日进入一级待命以来,汪中虎和同事基本上就没休息,和相关部门协调飞机增雨作业,进行飞机增雨作业具体流程的对接,飞行调度、飞行时间、高度、飞行路线、后勤和地面保障,所有细节都要一一核对,反复落实。“同事们更累,他们也是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了。”昨天下午,汪中虎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告诉记者,总算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晚上终于可以放心睡个好觉了。

    首席预报员——

    这两天做梦都梦到下雨

    近期内到底有没有雨?到底最早何时才能有有效降水?这成为140多天内青岛市上下一致关注的焦点,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耿敏也是心急如焚。自抗旱气象服务启动以来,她便放弃了节假日,每天都紧盯天气雷达,希望及时捕捉到有利于进行人工增雨的天气时机。从2月13日起,耿敏和同事们每天早上7点前都要准时向37个相关部门报送《气象信息快报》。

    “心里着急啊,真希望旱情早日结束,这两天做梦我都梦到下雨了。”耿敏说,虽然很累,但她丝毫不敢放松。2月22日,耿敏和值班预报员通过不间断的接收、翻阅各类气象资料,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多次进行天气会商,得出26至28日青岛市全区范围将迎来一次小到中雨雪的天气过程。“旱情有望缓解了,但我们还是不敢马虎啊,这次机会难得,我们必须确保预报百分百的准确。”经过反复会商,确认降水过程将主要出现在26日夜间到27日早上。“梦见的雨终于下下来了。”耿敏有些激动地说。(孙启孟 王敏)

    预报

    未来3天气温回升

    3月5日左右可能会有小阵雨

    “这场降雨终结了我市连续140多天无有效降雨的记录。”昨天上午,市气象局发布信息,此次降雨基本结束,我市当前旱情基本解除。昨天下午,市水文局发布的雨情信息中显示,对于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的地区,旱情得以缓解,重旱变为轻旱,轻旱可望解除,但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只能改变土壤表层墒情,除轻旱地区外,一般只起缓和作用,不能解除旱象。

    记者从市气象局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中获悉,今天我市仍将以多云为主,局部地区可能还有短时零星小阵雨,未来三天我市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无明显降水,气温小幅回升,3月5日左右,可能会有小阵雨。(记者 孙启孟)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青荣城铁主体已施工 始发站挖到地下二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