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25 08:42:01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今年是医改攻坚年,市民感觉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花费降低了,然而到大医院看病难、贵的感受却仍然强烈。对此,代表们建议,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我市应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吉中强、吕杰代表:“难啃的骨头”也要啃

作为新医改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公立医院改革关乎医改成败。海慈医疗集团院长吉中强代表表示,近五年,政府在卫生事业上的投入逐年增加,硬件条件越来越好,市民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感受却不明显,说明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即墨市人民医院已经在绩效工资、门诊流程再造、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开展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今年1月1日起,即墨市人民医院523种基本药物取消15%的药品加成,这标志着基本药物制度正式走进公立大医院。即墨市人民医院院长吕杰代表表示,虽然没有确切的调查,但全院基本药物用量近期大幅增加足以说明群众已从中得到实惠。

据介绍,即墨即将推行总额预付、总量控制、次均费用限制及单病种定额付费相结合的新农合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完善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风险共担、责任共负的新农合基金控制机制。“医院变被动控制费用为主动降低费用,对于降低群众看病费用将起到重要作用。”吕杰说,医院目前正加紧完善60个临床路径,目标是保证今年全院医疗费用零增长。

除了试点医院,目前市内各大医院也已启动改革探索之路。吉中强说,现在不动脑筋,医院这一个五年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实行绩效工资制,今年把各科室的经济收入指标全部砍掉了,改用服务质量和效率来考核。”

苗志敏代表:“小病进社区”关键靠人才

为何医卫事业不断发展,看病难却愈演愈烈?“看病难主要集中在大医院,特别是看专家难,”青医附院院长苗志敏代表说,“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涌入到大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真正需要高水平医疗的危重、疑难病人却得不到及时救治。”据介绍,青医附院去年的门诊量达到184万人次,已是实际承载能力的近三倍,医疗设备、医务人员都是超负荷运转。

“基层医疗机构之所以吸引力不够,关键在于技术高的全科医生少,市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不信任。”苗志敏曾与研究生做过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大专以上学历的还不到20%。

“要推进‘小病进社区’,关键靠人才培养。”苗志敏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到医学院培训,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水平,让大学毕业生进得来、留得住。

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作医疗是缓解看病难的重要举措。“我们正准备在黄岛建立一个大医院辐射社区卫生中心的网络,群众在社区的检查化验结果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医院,由专家会诊,另外,实行医疗专家轮回巡诊制,专家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到社区坐诊。群众在社区也能看好病,就不会再往大医院跑了!”

刘宏代表:政府应加大公立医院投入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凭医院一己之力不可能完成。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刘宏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继续加大公立医院财政投入的建议。

“公立医院如今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运行体,背靠于强大的计划经济,面对的却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国家既要求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又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刘宏表示。

“建议政府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建立新型的医院建设、运营成本经费以及医务人员薪酬保障机制,切实落实新医改提出的改革目标。”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收到议案29件建议48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