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新闻网2月25日讯 “谁看不起农民工,就是看不起俺爹娘!”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经常这样说。“农民工是兄弟,要让他们在青岛港像在家一样”,常德传将农民工视为亲人,对他们特别关心,特别对新生代农民工,更是花费大气力让他们成长成才。昨天上午,记者在青岛两会现场,采访到了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王论诚。他就目前社会上很热的农民工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在拥有8000多名农民工的青岛港,有4000多名是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40%以上。但青岛港的农民工队伍呈现出稳定率高、意外工伤率低、入港愿望大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青岛港通过营造各类平台、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教育培养等方式,让这个群体慢慢融入城市,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转变。 对农民工定期培训 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王论诚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在2011年2月18日即将开始的青岛港第二期重点学培训提纲中,有两处特别规定:将农民工工艺师单独作为一个工种纳入培训对象,对各地区农民工办事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对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比较“奢侈”的词汇,但在青岛港,不仅入港时的第一课就进行各种学习和培训,而且不断丰富内容。 王论诚说,青岛港在上世纪80年开始使用农民工,与一般的企业不一样,农民工入港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干活,而是先“上课”,特别是安全课,这让许多农民工感到很特别,同时对自身的重视让他们感到一种涌在心底的暖流。而且集团年年组织农民工进行脱产大培训和考工晋级。组织开展农民工带薪学习。 20多年来,港口农民工已由过去的单一装卸工发展成机械司机、理货员、船舶水手等20多个工种,练就了一专多能的岗位“绝活儿”。只有初中文化的杜现福如今身怀维修、焊接、叉车驾驶三项绝技。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薛克清如今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办公软件,成为队报的编辑。张立林由初中生成长为“驾”、“修”两精的门机司机,连续两年荣获集团“比武冠军”和“读书明星”。过去只会搬搬抬抬的农民工成为了3000多名具备高技能的“金蓝领”。 在青岛港 农民工当上党委书记 “讨薪”“不公平”等与农民工经常相连的辛酸在青岛港从来没有。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先后开创了农民工第一次转合同制、第一次被任命副队长、第一次在青岛港入党、第一次被任命副经理、第一次评职称、第一次转城市户口、第一次参加集团职代会、第一次参加每年健康查体、第一次纳入正式职工增资序列 、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成为品牌员工12个第一次。在青岛港,广大农民和正式职工一样,一个单子拿工资,一个食堂吃饭,同工同酬,一视同仁,工作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青岛港专门出台了面向农民工在内的“一个激励机制”,让学习工作成绩突出的农民工晋升技术等级,目前共评聘中级工260多人、高级工760多人、技师21人。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又出台了装卸工人评职称的长效机制,在全港近2500名农民工装卸工人中评聘了193名装卸工艺员、助理装卸工艺师、装卸工艺师,使农民工也能像知识分子一样评职称,开创了全国企业的先河。 为进一步发挥农民工作用,大力推行农民工转合同制,3075人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积极发展农民工入党入团,目前港口已有农民工党员250多名、团员1670多名。对表现出色的农民工选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有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万年担任了青岛港合资公司西联分公司的党委书记。 农民工工资高于白领 王论诚告诉记者,2009年青岛港全体员工工资收入同比增加4%,农民工收入却同比增加13%。坚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除每月为全体农民工缴纳五项社会保险以外,为农民工设立全勤激励奖、积累贡献奖、合同制津贴、住房补贴等。2010年还针对冬、夏两季天气的异常情况,为装卸一线农民工发放了2个月的严寒补贴,为全体农民工发放4个月的夏季高温补贴。 目前青岛港普通农民工月收入达五六千,高于很多城市白领的收入。港口已有1/10的农民工在本市购买了住房,1/5的农民工子女进入了城市学堂,117人开上了私家车,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活。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标语在青岛港处处可见,更可贵的是,他们将口号落地,落到了具体的工作生活中。(青岛新闻网记者 孙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