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天后宫前百年枯树搬家 挖出明代沉睡妈祖(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1-01-29 06:22:05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昨日上午9时,在青岛天后宫前院,工作人员在清理一棵枯萎的百年冬青树时,在树坑中发现了两块神像碎片和半截石质菱形牌位。天后宫工作人员经过核对,初步确认复原后的石质神像为明代妈祖神像。据青岛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介绍,石质妈祖神像的出土进一步印证了青岛天后宫的由来,对天后宫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天后宫挖出两件宝贝

  “天后宫里挖出文物了,你们快来看看吧。”昨日,市民刘先生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爆料,称早上晨练的时候途经天后宫,看到天后宫内几名工作人员围在一尊刚出土的石像前,据在场的工作人员说这尊石像是从一棵百年冬青树下挖出来的。记者闻讯赶到天后宫,在前院见到了刘先生说的文物。记者看到出土的是两块石像碎片和半截石质菱形牌位,两块石头碎片拼在一起形成一尊石像,石像头部的头发和鬓角刻画细致,上面留有些许黑色颜料,石像面部表情栩栩如生,两臂自然垂落在身体两侧,手部线条流畅,衣褶十分明显,但是石像后脑勺部位有一块缺失。

  “我们在清理一棵枯树的时候在树坑中挖到了这件宝物。”天后宫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扩大新正文化庙会的规模,馆里决定对前院设施进行修缮,并将一棵已经枯萎了的百年冬青树移走。由于天后宫曾遭破坏,许多古时的文物被掩埋于地下,每次在天后宫动土的时候他们都会派工作人员在一旁监工。上午9时左右,工人在坑中挖到了几块石头,我们原以为是普通的大殿石质构件,经过水洗后仔细辨认才发现其中两块碎片拼在一起形成了一尊面部表情丰富的石像,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块仅有下半截的石质菱形牌位,上面刻有两个半字,其中“之位”字样依稀可辨。

  石像原是妈祖神像

  “经过资料核对后可以初步确认这尊石像应该是明代的妈祖神像。”青岛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介绍说,青岛天后宫旧时称“天妃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青岛村(当时的名字)乡绅胡氏捐献土地兴建,用以供奉妈祖。当时建成圣母殿三间,还配有龙王和财神两配殿。后来自明清至民国数朝七次护建修葺,其中雍正十一年(1733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两次较大规模的修扩,成为具有了现在规模的建筑群。此后天后宫曾遭破坏,妈祖神像也不知去向。而现在青岛天后宫正殿供奉的天后妈祖神像是1997年由整条樟木雕刻而成,并且在妈祖故里莆田开光的一尊高2.8米的木雕神像。

  “这尊石质神像高约30厘米,宽17厘米,厚14厘米,重约十公斤,妈祖神像的石材是取自青岛的花岗岩。由此可以推断,这尊神像应该是按照当时信奉妈祖的南方商人来青岛时携带的妈祖画像就地取材雕刻而成的。至于神像体积较小,应该与当时的经济和兴建的妈祖庙的规格比较小有一定的关系。”姜锋馆长告诉记者,石质妈祖神像的出土进一步印证了青岛天后宫的由来,对天后宫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出土的另一块菱形牌位,高18厘米,宽12厘米,仅存有牌位的下半截部分,牌位的石质为青石,取自青岛的海边,是天后宫出土的唯一一块石质牌位。但是由于字迹缺失,所以牌位的最终身份还很难确定,需要联系专家前来考究牌位的真实身份。

  两件宝将在庙会上展出

  “这两件宝物将在正月里举办的天后宫新正文化庙会上第一次亮相,市民可以到天后宫免费欣赏民俗节目的同时,一睹明代妈祖神像的风采。”姜锋馆长介绍说,正月初十、初十一的上午青岛民俗博物馆还将邀请收藏界的专业人士到天后宫的戏楼上免费为市民的收藏品鉴宝,市民可以携带自己的收藏品到天后宫免费作鉴定。(记者 于滈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青岛实行医保统筹 任选医院出院立马报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