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青岛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制造、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本报资料照片) 傅学军 摄 青岛蓝色经济强势崛起 ——“十一五”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蓝色是山东的特色,更是青岛的特色。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龙头,青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处在转型发展中的青岛,正向着“到2015年,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的目标任务阔步前进。 蓝色经济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青岛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十一五”以来的跨越式发展,使青岛海洋经济形成明显优势。 “十一五”期间,青岛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制造、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已占全国的40%,成为我国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特别是近两年来,青岛按照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在全面部署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调整优化海洋经济结构,推进青岛在海洋运输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快速发展,蓝色经济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呈现良好势头。 据市发改委介绍,2009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达到1238亿元,实现增加值475亿元,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5:41:44调整为10:36:54,三产比重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市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293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GDP增长速度,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1.3%。 重点区域和项目拓展发展空间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青岛加快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总体空间布局,有效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重点推动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经济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五个功能带动区建设,打造一批现代渔业、滨海旅游、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岛开发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形成以环胶州湾为核心、东西两翼展开的蓝色经济带。 在全市上下努力下,蓝色经济区重大区域和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董家口港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国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加快建设,今年底将有三个码头达到简易投产条件,原定三到五年的开港目标将提前实现。前湾港区新增6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高新区继续实行饱和性投资,胶州湾北部园区初展形象。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24.4亿美元,同比增长75.1%。北船重工造修船基地竣工投产,武船重工海洋工程、国家生物产业基地、712船舶电力等项目加快建设,小港湾邮轮码头、唐岛湾游艇会、海上嘉年华等项目进展顺利。 “创新+环保”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十一五”以来,青岛海洋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环境保护能力等明显增强,蓝色经济区支撑条件进一步完善,为今后蓝色经济区的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约46%的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课题由驻青院所承担,获得海洋领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14项。2009年,全市海洋科技研发投入达到105亿元,占GDP比重在2.1%左右。先后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全国首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青岛高新区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一些重点领域中的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资金支持,有的已在崂山区、高新区落户。 2009年,全市实施34项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新建排水管网265公里,投资额超过前10年总和,全市海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得到不断提升。 |
上一篇:帆船之都扬帆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