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十一五”青岛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来源:青岛新闻网数字报 2010-12-06 13:08:15
 

  铬渣,是青岛红星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渣。如何处理它,一度让企业颇为头疼。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困扰企业的难题如今已被轻松化解:目前,这一工业废渣正在青岛钢铁控股集团“大显身手”,成为白云石的代替品用于炼铁烧结。这一“联姻”不仅为红星化工厂堆存30余年的近20万吨铬渣找到了新出路,还一改过去我市在铬渣污染治理上的思维局限,探索出了一种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跨行业跨区域实现危险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是循环经济在青岛方兴未艾的一个缩影。经过五年发展与推进,类似这种废物资源化处理和不同产业间的循环经济正在我市渐成风潮。

  铺就循环型城市发展蓝图

  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过去五年,围绕破解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我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并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产业生态化调整,发展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有效提高了我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个循环型城市发展蓝图正在青岛铺就。

  五年间,一批循环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的深入研发,粉煤灰、钢渣、铬渣、白泥等曾经困扰企业多年的产业废物,在不同企业间寻找到了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新途径,成为原料进入生产环节被循环利用,为废物产生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固体废物安全处置费用,同时也为利用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到“十一五”末,我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5%。以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如同一条条金链,将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企业串联起来,织就了一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多赢的循环经济链网。“十一五”期间,我市相继被列为国家第一、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承担了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等领域的试点工作。目前,我市已涌现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3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5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114个,试点单位包括城区、园区、企业和村镇等不同类型,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为全市循环经济纵深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这五年,我市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承建单位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已从最初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综合利用单一项目,构建起了废旧家电、废旧汽车、废旧机电拆解综合利用等“三足鼎立”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今年还跻身成为首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与循环经济“多点开花”同步进行的,是城市低碳化进程的全面“提速”和低碳经济的快速崛起。

  五年来,围绕着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削减等节能降耗目标和任务,我市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深化国际合作,借鉴吸收国际化大公司的先进经验,联手打造了一批国际级低碳经济实验区,规划建设的中美、中欧、中日低碳经济实验区目前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五年,青岛抓住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科研力量强、新能源企业多等诸多比较优势,将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发展前景较好的新能源在我市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青岛成功跻身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五年,我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节能环保为重点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强制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同时,加快低碳技术的引进步伐,壮大培育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得到稳步提升。

  目前,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助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低碳经济正在这座城市迸发出持久而旺盛的活力。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十一五”期间“一格三网九定”网格化监管新模式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