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焦点新闻 > 正文

冯思广家乡追寻英雄飞行员的成长历程

1
青岛新闻网 2010-05-21 14:38:02 鲁中网-鲁中晨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点击进入下一页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冯家的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记者 姜涛 孙锐 摄

    那一年,当冯长华用家中仅剩的800斤玉米,为儿子换来上大学所能凑到的最后一点钱时,身为父亲的他如释重负。

    老人没有想到,从小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儿子,最后会成长为一名军人,一位如今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人民子弟兵。

    5月20日傍晚,夕阳尽染。

    茌平县肖家庄乡冯营村西侧的小河内布满

了杨絮,雪白的河面上没有一丝风,平静得让人压抑。

    “你们去冯思广家?从那个胡同口一直向西,最矮最旧的那扇门便是他们家,大门朝南。”每每提及冯思广的牺牲,冯营村百姓均会摇头叹息,他们至今也不愿接受这一现实,“那么好的孩子,太可惜了。”

    2001年夏,19岁的冯思广金榜题名。

    离开家乡的那一天,数百名父老乡亲将孩子送到了村口,除了父亲卖光囤粮换来的学费,孩子的怀里还揣着乡亲们东拼西凑的1000多元血汗钱。

    9年弹指一挥间,就在冯营村的百姓尚在为他们供出一名空军飞行员而倍感骄傲时,却突然传来了孩子为国捐躯的消息。

    “孩子是我们冯营村的英雄,也是全国人民的英雄,他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而牺牲的,我们为他骄傲,为他自豪。”

    “一个人,在短短的几秒钟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不难,但这个决定如果是或生与或死,那它更多是取决于这个人的习惯。”冯思广高中时期的班主任,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自己学生的人品。

    牺牲前刚还完助学贷款

    5月20日下午,茌平县肖家庄乡冯营村冯思广的老家。屋里陷入了一片寂静。唯一的声音来自一台21吋的电视机,所有人的注意力转向了电视上的新闻。

    冯思广的事迹再次被主持人讲述出来,田秀香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哭了出来。冯思广的婶婶、姑姑们,不忍心再看下去,转身走到屋外。

    家里的收入来自种地,在把冯思广的姐姐供完大学后,冯长华这个农民汉子,毅然把儿子也送进了大学。冯长华朴实的同时似乎还有些固执,“我就觉得,孩子只有上学才有出息,我就认这个死理。”

    而儿子的所作所为,也确实让父母看到了孩子“有出息”的希望,在冯思广考入大学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主动选择了助学贷款。

    冯思广进入部队之后,有了一定的收入,而这份收入,除了极少的开销之外,都会如数寄到家里。

    凭借着儿子的收入,冯家不但还上了儿子的助学贷款,还清了大部分的债务,“眼看着就能过上好日子了,这又……”冯长华又一次泣不成声。

    从不让家人为自己担心

    天色逐渐昏暗下来,一盏节能灯将弯曲的房梁映在屋顶上,母亲田秀香转过头去,注视着桌子阴影里的电话。

    曾经,这是儿子与她联系唯一方式,曾经,它会隔三差五地响起。而自从出事之后,电话变得非常安静。

    在父母的记忆里,冯思广回家的机会很少,“刚进部队的头两年,才回家了一次,到后来一年也就回来一次。”每次回家,冯思广所穿的必定是军装,“从来不舍得买衣服,部队里发什么就穿什么。”而每次回家的时间也从未超过三天,“大部分时候是住一宿就走了。”

    由于回家的次数少,住的时间短,家里甚至没有冯思广的床铺,“回来了就在堂屋的大床上将就着。”

    极少回家的儿子便更多地选择了电话这种联系方式,“每次打电话,就不停地问,爹妈身体好不好,姐姐和小外甥的生活好不好。”而每次通话冯思广也都会匆匆挂断,“很少说自己的事情,挂电话前除了嘱咐我们要照顾好自己之外,都说好几遍‘我这里都挺好的,你们别惦记’。”

    而现在回想起来,田秀香才意识到,他自己明白所从事的是一项有风险的工作,所以才不断地告诉家人,不要担心自己。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1秒 飞行员推迟跳伞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