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职工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两成,住院医疗费的最高支付限额也上涨了近一倍。昨起公开征求意见的医改方案中,对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的大幅提高,无疑成为为患者“减负”的切实举措之一。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是空话,惠及患者,首先要通过“减负”实实在在地加以体现。 5月1日起,在职职工在大医院门诊报销比例将由50%提高至70%,而在社区医院就诊的 ■职工医保住院 最高限额提高至30万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的住院医疗费用,一个年度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将由之前的17万元提高至30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之前的7万元调整为10万元;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最高支付限额由之前的10万元调整为20万元。 据市人力社保医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据国家要求,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应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左右。 根据2008年公布的职工年平均工资44715元计算,本市的职工医保提高到6倍后应为26.8万元左右,统一调整为30万元。 同时,还将提高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其中在职职工报销比例由70%调整为85%(这意味着在职职工大额医疗待遇提高20%左右),退休人员报销比例由85%调整为90%(含退休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如果以一个年度内花费了30万元住院费的极端例子来计算,政策调整后,将比之前多报销9万元左右。”相关负责人表示。
■和大医院相比,在上地医院生孩子的费用要便宜得多 ■社区看病 会明显感到费用降低 政策调整后,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社区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统一提高 90%。其中,在职职工在本市社区卫生机构就医的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70%调整为90%;70岁以下退休人员在本市社区卫生机构就医的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85%调整为90%(含退休人员补充医疗保险)。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可有效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矛盾。“除了报销比例高,再加上社区医院的药品零差率,群众在社区和在大医院看病相比,将会感到很明显的费用降低。” ■职工大医院门诊报销比例提至70% 通知还规定,在本市社区卫生机构以外的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也将由50%调整为70%。据统计,该项政策实施后将惠及参保在职职工560万人左右,使其医保待遇水平提高约40%。 此外,参加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一老”和无业居民,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一个年度内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7万元调整为15万元。 ■相应费用结算以“五一”分段结算 据悉,以上政策将由5月1日起实施,参保人员2010年5月1日前发生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按原规定执行,2010年5月1日后发生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按新政策规定执行。 据统计,出台以上政策,将通过增加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减轻群众负担10亿元,可以惠及参加职工医疗保险、无业和“一老”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全部人员。 医改方案·减负(摘录) 学生门诊费纳入报销 逐步建挗全市统p锏某窍缇用褚搅票U现贫龋2010年,启动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2011年,初步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业居民医疗保险、“一老一小”医疗保险等制度的整合。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2010年,将所有区县公费医疗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2011年,启动市级公费医疗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准备工作。 将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无业居民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报销范围;适度提高老年居民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水平。 建立医药费用控制机制 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抑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2010年,在两家三级医院启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三级医院推广。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工程,2010年,全市1800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使用社保卡,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实时结算;逐步增加社保卡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实时监控门诊费用等功能。 实行全市药品集中招标 所有政府主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在内的519种药物,实施全市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甲类药品报销范围。 实行全市药品集中招标,全市医保定点机构执行统一的药品招标中标价格;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探索实行销售价格差别差率管理。即在不突破15%的前提下,低价药差价率从高、高价药差价率从低,引导医院使用低价药。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增加政府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提高医疗救助的报销比例,取消住院救助报销起付线,提高最高救助额度,减轻城乡低保家庭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成员的看病就医负担。探索设立政府引导、接受社会慈善捐助的医疗救助基金,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提高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积极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方式、运行机制、承保范围和结算形式。 个案算账 报销比例提高 职工受益几何 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在职职工在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提高后,究竟能为一名在职职工看病省下多少钱,记者算了一笔细账。 ■门诊报销: 一年看病花5000 可多报销640元 年度医疗费用:5000元(假设全部为可报销费用)。 如看病医院为三级医院:报销比例将由目前的50%提高到70%。 扣除起付线1800元后,目前可报销金额(5000-1800)×50%=1600元;5月1日后,同等情况下可报销金额(5000-1800)×70%=2240元。医保将多支付640元,医保待遇水平提高40%。 如看病医院为社区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将由目前的70%提高到90%。 扣除起付线1800元后,目前可报销金额(5000-1800)×70%=2240元;5月1日后,同等情况下可报销金额(5000-1800)×90%=2880元。医保将多支付640元,医保待遇水平提高近30%。 一年花费30万 可多报销8万 年度医疗费用:30万(假设全部为可报销费用)。 待报销部分:300000-1300=298700元(扣除起付线1300元)。 目前基本政策:首先由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先支付报销,平均报销比例为85%,最高报销7万元;超出7万元部分,再由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报销,报销比例为70%,最高限报10万。 以此计算:82000元将由统筹基金按比例报销,报销额为7万元;剩余部分298700-82000=216700元,将再由互助资金按比例报销,报销额为216700×70%=151690元,超出10万元封顶线。最终只能报销7万+10万=17万元,个人需自行支付13万元。 5月1日后政策:首先由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先支付报销,平均报销比例为85%,最高报销10万元;超出10万元部分,再由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报销,报销比例为85%,最高报销20万。 以此计算:117647元将由统筹基金按比例报销,报销额为10万元;剩余部分298700-117647=181053元,将再由互助资金按比例报销,报销额为181053×85%=153895元。最终可报销100000+153895=253895元,个人需自行支付46105元。这样,新政策实施后,将比目前多报销83895元。 医院管理首次提出“准公益性医院” 在昨天发布的《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对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的整合被列为“重点任务”。从全市层面看,两年投入337亿元的资金为“医改”大厦夯实根基;从区域层面看,远郊区县的医疗中心将优化区域医疗布局;从社区层面看,有序就诊格局的建立将为“双向转诊”提供思路……总之,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发展式管理正在为呼之欲出的首都医改“破题”。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讯 北京市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昨天正式发布,北京将成立市医院管理机构,方案中还首次提出准公益性医院概念。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透露,这是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中最有争议的一个名词。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 医院管理机构职责正在制定 北京医改方案中提出,本市将成立市医院管理机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有三大方向:既要发展公益性医院,也要发展准公益性医院,还要发展经营性医院,鼓励社会办医。两年政府投入不低于337亿元。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市医院管理机构隶属于市卫生局,其主要职能是对市属公立医院的人、财、物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这意味着,今后医院将能专心钻研医疗业务,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目前市医院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还在制定当中。 ■目前公立医院 都属于准公益性质 在日前召开的市卫生局2010年医改工作专题培训讲座上,韩晓芳还特别为北京各区县卫生局长、各大医院院长解释了什么是公益性医院和准公益性医院,她说:“这是北京医改方案制定时最有争议的名词。” 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立医院改革过去一直是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两个方向,而这次北京的医改方案特别提出了准公益性医院,说得上一个创举。 ■妇幼专科等三类医院 将率先步入“公益”行列 据介绍,最先实施公益性改革的将是妇幼专科医院、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以及负责传染病卫生防控的医疗机构,完全公益性的医院在改革后比重相对较少,完全投放到市场中的医院也相对较少,而大多数有着一些医疗特色的公立大医院都将纳入准公益性医院的行列。 韩晓芳说,全国医改难,北京医改更难,管理体制、医疗需求十分复杂,因此公立医院目前还暂时需要公益和效益两条腿走路,都不能摒弃。 医改方案·管理(摘录) 两年政府投入不低于337亿元 整合存量资源、优化增量布局、加快硬件建设,力争两年内所有远郊区县都建有区域医疗中心;补充、调整、培训与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流卫生人才队伍;成立市医院管理机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推进公立医埠改革,8纫有公益性医院,也要发展准公益性和经营性医院,鼓励社会办医。两年政府投入不低于337亿元。 建立首都医药卫生管理协调机制 按照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的要求,建立首都医药卫生管理协调机制,统一规划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能力,协调推进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解决“三长一短” 建立有序就诊格局 解决“三长一短”问题,即改变挂号、取药、候诊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缓解“大医院看病难、专家看病难”问题,让群众“看得上病”。 主要举措包括:转变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延长服务时间,双向转诊,预约挂号,建立“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康复返回社区”的有序就诊格局。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院前急救响应时间,提高急救呼叫满足率。 背景 北京医改方案网上征求意见 本报讯(记者 赵新培)《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昨起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将陆续上网公布相关解读材料。有关部门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本市医改实施方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结束后,市政府将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向社会公布。 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工作。国家医改方案出台以后,本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一方面积极推进本市医改各项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抓紧研究制订本市医改实施方案、专项方案和试点方案。2009年主要开展了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区县公费医疗改革试点、推进社保卡工程等重点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全面完成了国家要求的20项医改硬性任务。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若干医改专项方案和试点方案,将成熟一个、出台一个。 现场探访 两个现实问题待“医改” 医改新政鼓励社会办医 京城首家“平民医院”负责人称 本报讯(记者 满羿)“房子”与“人才”是目前北京首家平民医院上地医院所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不过,这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认为,“新医改”将有利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并推动“平民”医院向更加“惠民”的方向发展。 昨天,在上地医院三层的产科病房里,老家黑龙江的刘女士提起为何选择到惠民医院生孩子,对记者解释说: “我们公司外地户口生孩子不给报销,所以选择这类惠民医院,符合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能省一点是一点。”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打工者说,自己顺产加上节育,所付的医药费差不多3000元,“比大医院便宜多了”。 据了解,上地医院主要的服务对象便是流动人口、当地农民等中低收入阶层。由于海淀区北五环以北地区医疗资源有限,这家惠民医院使得近100万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有了保证。 据介绍,这家医院于2006年成立,目前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只是房子还不能自购。但医院用房是租用村大队的,房租由海淀区政府财政调拨。医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医改新政鼓励社会办医,首先应该对医院用房给予切实的支持。 除了房子,医生的高级职称晋升难对于医院引进更好的人才也是一个障碍。这名负责人说,医改方案中的相关规定,如“对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并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享受土地、税收等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等将为经营性医院的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声音 潮白河骨科医院崔若虹副院长 “三甲”医院应牵头组建“医疗集团” 北京市潮白河骨科医院的崔若虹副院长建议,能否由三级甲等医院牵头,带领几家二级医院及更多的社区医院,组建“医疗集团”,将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为社会和患者服务。 崔副院长建议,如果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能定期来下级医院坐诊,既可以分流患者,也可以给基层医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二级医院的床位和医疗资源也可以被盘活,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治疗。 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 鼓励社会办医应保证公立医院人才稳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教授表示,专科医院在硬件设施、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缺口。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时,应当对专科医院有一定的政策性倾斜,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专科医院解决专病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 在谈到社会办医的问题时,李宁教授认为,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出现了人才流失的情况,在鼓励社会办医的同时如何保证公立医院人才的稳定性,主管部门在制定细则时应当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20家综合医院双休日不歇诊 在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就医疗服务方面明确要求,20家综合医院将实施双休日全天候门诊和节假日门诊服务,城八区1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开诊时间将试点延长至晚8点,并须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 医院众多延时服务举措的提出,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看病难的现状,相信会成为众多患者关注的热点。 本报讯 北京医改方案中提出,今年本市将在20家综合医院实施双休日全天候门诊和节假日门诊服务,并逐步推开。另外,今年本市城八区1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开诊时间将试点延长至晚8点。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处处长许峻峰表示,目前人员增加量和相关方案正在测算、制定当中。 医改方案中明确,今年本市将在20家综合医院实施双休日全天门诊和节假日门诊服务,并逐步推开,满足群众节假日就医需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表示,以前一些医院相继尝试延长诊疗服务时间,比如夏天提前开诊、开设晚间门诊、假日门诊等,但都是自发的便民措施,北京医改就是要把这种自发的服务方式转变为有组织的行为,目前正在做研究和调查。他表示,“无假日医院”的推广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还需要摸索。因为很多大医院都存在编制不足、某些科室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现实困难。 医改方案中还提到,今年,城八区1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开展“24小时服务”试点,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到20点、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提供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努力使社区服务者成为居民身边的“贴心健康卫士”。 市卫生局基层处处长许峻峰认为,这是社区医疗工作模式转变。他解释,家庭医生式服务不是指医生到居民家里看病,而是指医生与居民建立家人式的信任关系,以引导居民到社区就医,增加社区医生和居民之间的信任感,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让市民生了病能第一时间想到找社区医生,愿意并及时找到社区医生。 另外,24小时服务也是引导居民到社区就医的方之一。如上班人群,往往只能在下班以后看病,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延长到20点,以方便这一人群的就诊需求。对于此次社区医院新增的“24小时急诊”服务功能,许峻峰解释,这其实应该叫24小时急诊辅助服务,比如社区居民在呼叫120急救时,在急救车到达之前,社区医生应该提供急救辅助服务。 许峻峰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长门诊时间存在两大难题,首先是人员问题,现在就是保障社区医院的正常运转,人员数量都还捉襟见肘,延长服务时间不仅仅是增加一名大夫的问题,检验、药房等科室人员都要相应配备。其次是支持条件,如人员加班费用补偿。目前社区医生工资收入低、超负荷工作,因此需要协调人事、财政,争取相关政策。目前正在测算需增加人数,制定相关方案。据统计,目前在编制的社区医务人员有21000多人。 医改方案·服务(摘录) 新增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等方面增加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其中新增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新生儿免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为0至6岁儿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本市老年人提供优先就诊和出诊服务;每年为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为本市农村21万名采用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服务。新增3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镶上牙齿、摘下眼镜、稳定血压、减轻体重”四项保健促进措施;在学校、机关、企业、乡镇启动眼病、口腔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初级保健和慢性病护理工作;为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提供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对全市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 发布“北京市居民健康白皮书”,制定“健康北京人标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控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保护视力行动、保护牙齿行动、知己健康行动、恶性肿瘤防治行动、母婴健康行动等九项健康促进行动。 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山区巡诊服务等新型模式,加强慢性病、常见病管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起健康“守门人”职责。所谓家庭医生式服务,即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以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深入到社区和家庭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 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试点,完善双向转诊与预约挂号制度,引导居民分级就诊、有序就医。扩大社区药品报销范围,提高社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鼓励各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协作托管等多种方式,带动提高其服务水平。 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 整合优化120和999急救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服务规范,探索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探索建立院前急救与公安交通、消防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完善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有效衔接;健全覆盖城乡的急救网络,提高急救速度、效率、水平和服务质量。 建设医药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就医指南、预约挂号、专家咨询、医保和医药价格政策、健康促进、疾病防控等服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现场探访 社区门诊延时 医生担心增成本 昨天下午4点40分左右,崇文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人已经很少,有些医生也准备下班。过了5点钟,除了值班医生和几个输液的病人外,医院里几乎已经空了。一位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的门诊时间是早8点—晚5点,非上班时间会有医生值班。但是病人大都白天来看病,晚上敲门看病的不多。 崇文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楼的中医门诊,过了5点钟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5点以前,来针灸的、拔罐的居民络绎不绝,有的医生一天能看几十个病人,偶尔还得延长一下下班时间。 “如果能延长门诊时间的话,肯定会更方便,”一位社区居民告诉记者,来社区医院看病的人并不少,每次也都要等上一阵子,门诊时间延长到晚上8点钟的话,则能错开看病高峰,“反正在家门口,也不用担心路途不便。”一些上班族也认为,延长门诊时间也会给他们在社区医院看病的机会,“以前要去社区医院只能趁周末。” 对于延长门诊时间及增设24小时急诊,受访的社区医院医务工作者则表示,如果单纯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可能效果并不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现在的工作量也不小。”所以可能会增加医院的成本。而对于增设24小时急诊,受访医务工作人员表示,“会方便病人,”但是来社区医院大都看的是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即使晚上有病人,也是输液的,有急症的病人大多会去选择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若设立24小时急诊,可能出现资源闲置的问题。 声音 首都儿研所党委书记卢平 众因素制约门诊延时 首都儿研所党委书记卢平介绍,儿研所平时的病人每天有5000多人,大夫只有两百多名,现在医院每天营业到22点。此外,除了看病,医生还要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可以说医院、医护人员已经超负荷运作了。 卢平认为,如果要求儿研所延长门诊服务时间,目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方面医院的地方有限,另外儿科医生的培养至少要5年时间,即使医院现在拼命招人,也要5年时间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他认为,延长门诊服务时间、社区医院试点24小时改革是医改的阶段性目标,要有方方面面支持的一套机制,促进其逐步实现。 天坛医院院长王晨 大医院和社区医院难对接 天坛医院院长王晨认为,医改中对患者在社区首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政策支持,但很多患者对社区医院还是信不过,有病还是选择直接去大医院。“这几年也一直在推进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的对接,但人才技术很多难以融合。大医院的医生分科很细,而社区需要的是全科医生,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很难马上派上用场。” 王晨建议,公立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最好能够在人事制度上建立自由流动机制,让一些资深的专家调入社区医院担任业务带头人,提高社区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北京120和999两大急救机构确定整合优化 另据京华时报报道 昨天,北京医改方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该方案中,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内容丰富。其中,明确基本卫生服务由政府埋单,0至6岁儿童将免费体检。另外,最引人关注的内容是120和999两大急救机构将进行优化整合,更利于院前急救工作。 基本卫生服务政府埋单 【原文】明确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医保和个人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承担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解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埋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则由政府出资一部分,政府是主要出资单位。公共卫生要实行均等化服务,城市和乡村居民在享受此类服务时不能有差别;按照我国国情,目前,本市乃至全国尚做不到免费基本医疗服务;而特需服务政府是不掏钱的。 0至6岁儿童将免费体检 【原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城乡居民。在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本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等方面增加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解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享受的对象是常住人口,非流动人口。增加8项新措施后,北京实施项目总数达到53项,新增项目包括:为新生儿免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为0至6岁儿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本市老年人提供三优先(就诊、出诊、建立家庭病床)服务、为享受福利养老金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为本市农村21万名采用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服务、实施“镶上牙齿、摘下眼镜、稳定血压、减轻体重”四项健康促进行动、在社区、学校、机关、企业、乡镇启动眼病、口腔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初级保健和慢性病护理工作、为本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提供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服务。 院前急救将改革完善 【原文】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整合优化120和999急救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服务规范,探索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探索建立院前急救与公安交通、消防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完善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有效衔接;健全覆盖城乡的急救网络,提高急救速度、效率、水平和服务质量。 【解读】120和999存在重复设置站点的现象,但有些地方又存在空白点,使本市的急救资源分布不均衡。另外,在呼叫指挥方面也存在问题,有时候市民同时呼叫999和120,结果两方急救车辆人员同时到达一个地点,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决定对120和999的资源进行整合,要在其布局、在指挥调度平台上统一化。 ■马上就访 急救体系统一需政府主导 北京市120急救中心党委书记李巍表示,同城中有两家不同性质的急救单位是正常的,北京作为首都,120和999的相互弥补和分工是非常必要的,目前,999的急救量占全市总体的三至四成左右。建立统一协调的急救体系网络和联动协调机制,可以使两家急救单位更好地发挥急救职能,提高本市在大型突发医疗卫生事件面前的处理能力,但这应该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且应是有度且科学的整合。 李巍称,120在装备、人员和网络建设方面都比999的规模大一些,因此应主动进行协调配合。目前在对区政府急救网络建设上,全市并无统一的考核标准,这不利于急救体系的发展。政府应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包括物品、资金和政策等。 ■其他重要发布 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建设医药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就医指南、预约挂号、专家咨询、医保和医药价格政策、健康促进、疾病防控等服务。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完善药品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发展大型医药物流企业,促进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推进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形成城乡一体、规范统一、集约高效的药品配送、零售网络。 政府重点投入公立医院建设 政府投入重点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给予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传染病、精神病、中医等医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