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有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每周一晚到工人文化宫听讲座成了一批职工群众的固定活动。以传播先进文化、提高职工素质为己任的“每周一讲”自1983年4月8日创办以来,已经风雨不辍地坚持了26年,被评为全国工会制造十大品牌,也是青岛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一个缩影。 “提高职工素质,工会责无旁贷。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大 把工会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大学校,是新时期工会建设的方向,而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必须有硬件设施的保障。近年来,青岛市总工会累计投入亿元资金,相继建成青岛市工人文化宫文化大厦、工人体育场、第二工人文化宫职工文化体育综合楼和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形成南北呼应的两个职工活动中心。同时,在各区市及全市重点建设工地、集体公寓等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行业)建立外来务工文化活动服务站,使之成为满足外来务工青年业余文化需要的流动活动场所。市总工会还与市建委等单位已联合开办建筑工地职工夜校1000余所,同时,加强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全市共有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6个,省级“职工书屋”自建点62个,其中全省百佳“职工书屋”7个。 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是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基本要求。青岛市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职工文明素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增强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宣传发动组织劳模、职工、农民工等观看电影《铁人》;广泛开展了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先进评选活动;开展“铸造诚信”活动,近几年在全市各行各业的班组、岗位中评选出1000多个“青岛市职工诚信示范岗”。 大力提高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工会组织的应尽职责。青岛市总工会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为核心,以包括一线职工、科技人员和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众为主要对象,以增强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目的,建立完善了“创争”活动组织领导体系、考评指标体系和保障体系,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阵地建设、经费提取使用,到培训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以及将职业技能培训、经费保证纳入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内容,从制度上监督保证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权利的落实,确保教育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并按规定使用。同时,注重“创争”典型的培养、选树,在全市产生了许振超等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创争”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全市有学习型组织80个,学习型班组79个,知识型职工76名。 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是职工实现就业、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工会组织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青岛市总工会创新“赛训结合、以赛促训”的职工培训思路,采取“建立培训基地”、“岗位练兵比武”、“名师带高徒”和“送培训到基层”等培训方式,切实提升职工的从业能力。全市各级工会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达15000期,培训工会干部及职工70余万人。完成班组长培训6000余人次,举办农民工培训班4个,培训职工170名。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提高职工健康素质工会组织有独特的优势。2009年,在青岛市总工会组织下,文艺晚会、体育健身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的热潮一浪接一浪,劳动者之歌唱响了岛城。“我们与共和国同行”2009青岛职工艺术节,开幕式气势宏大,高亢昂扬又充满时尚元素,制作包装精良,全市数十万名职工广泛参与了艺术节的音乐、舞蹈、曲艺等五个单项的活动,充分展示了职工艺术家的风采和全市职工文艺活动的丰硕成果;青岛市第三十七届职工运动会新颖别致;十一运火炬青岛站传递活动,市总工会李皓主席作为十一运火炬手参加了传递活动;“五月放歌”庆“五一”电视文艺晚会、红歌会,青岛市职工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种活动以及健康跑、健步行、登山、健美操、排舞等活动20多项活动相继举行。这一年,青岛市总工会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职工迎全运健身活动月优秀组织奖。 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每周一讲” 是青岛市总工会多年精心打造的以传播先进文化、提高职工素质为己任的著名品牌,那么,以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的家园”主题系列活动是青岛市总工会近年来打造的又一品牌。该项活动已连续开展了4个年头,已先后数十次走进工厂、车间、社区、建设工地,慰问农民工十余万人。“共同的家园”主题系列活动依托“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工作服务站”,通过“流动课堂”、“流动书箱”、“流动活动阵地”等形式,为农民工们送演出、送课堂、送书籍、送电影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丰富和充实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共同的家园”已经成为青岛广大农民工学习交流的家园、陶冶情操的家园、强身健体的家园、提高自身素质的家园,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本报记者 赵红葵 通讯员 吴留文 |
上一篇: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