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龙山地下商业街生意不景气,商户纷纷转租商铺。记者 张榕博 摄 日益拥挤的地上空间让青岛商家将越来越多的目光瞄向了地下商圈。随着米兰道、地景大道、金街、太古百货等地下商业设施陆续建成开业,青岛今年将完成20万平米的地下商业街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创下了青岛地下街建设的最高纪录。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青岛已建成的多个地下商业街目前经营惨淡,难以为继。有专家表示,作为城市配套工程,地下 地下商场不断长大,占到网点规划七成 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青岛市先后兴建了米兰道、太古百货、金街、地景大道、龙山商业地下街、湛山地下街、书院路地下街等地下商业设施建设,地下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米,相当于建设了10座大型商场,占到青岛今年商业网点规划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市商务局有关人士指出,今年青岛地下商业设施建设规模和速度都创下了青岛地下街建设以来的最高纪录。 “米兰道将在今年六七月份试营业,到时市民逛完海信广场可以通过米兰道直接前往百丽广场,到时毗邻奥帆中心的奥运商圈算初具规模了”,7日,米兰道项目负责人万千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可容纳200余商铺的地下街已经招商过半,主要经营餐饮、高档服饰、百货等商品。仅一路之隔,青岛另两座地下商业街,太古百货和金街也正在加紧施工,明年年初相继交付。 市商务局有关人士表示,东部商圈三大地下商业设施的建设将极大凝聚从百丽广场、佳世客、麦凯乐、阳光百货等地上商场,并形成北京王府井商圈一样的商业集群体,而地景大道连接中山路和辽宁路科技街,几千米的商业长廊将串起市南和市北。 高房价推动商圈“下移”,成本低是掘金动力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今年地铁试验段加快建设,地铁时代以及随之而来的地铁经济使得不少商家瞄向了地下。太古百货招商主管孙昌龙在介绍项目时,重点介绍了位于地下二层地铁车站口附近铺面招商火爆的情况。现在地铁站延伸区域的铺面几乎都已出让,预计将来每天数以万计的客流穿过地下街会带来巨大的商流。此外,金街购物广场也属于地铁相连模式,其负一层、负二层与规划中地铁M2线燕儿岛站口实现地下通联。 市商务局市场网点处的钱志凯告诉记者,除了地铁经济带来的商机,青岛各大商圈地上部分已近饱和。随着青岛市商业地产成本的提高,廉价而且空间广阔的地下空间成为商家和区市政府投资的突破点。另外,他表示,去年青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近1800亿元,增幅超过去年两成,强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商家加速商业设施建设。 担忧>> 地下掘金一定行? “我在龙山商业街干了近20年,90年代初一年能赚10年的钱,现在一年能赔两三万”,7日,记者在青岛最早的地下商业街,始建于1985年的龙山地下商业街了解到,如今该街大部分业户经营遇困。一位经营男装的房女士告诉记者,商业街有400多户商贩,每况愈下的客流量让他们想转租商铺都没有“下家”。记者在地下商城的很多墙壁上看到,上面贴满了招租、转让的字条。受访的近百位业户中,有70%表示不想继续经营,商城内部分区域已经整体歇业。 在火车站附近的益群地下商场,记者同样看到了大面积商铺关门的情况。在香港中路闹市区的佳世客地下街经营民俗商品的吴女士说,也许是周边施工,这条每天客流量最大的地下通道也逐渐衰落,“每天人流倒是不少,但是就是不往店里走了。” “青岛市地下街发展整体不景气”,市商务局市场网点处的刘大川处长明确告诉记者,根据正常消费习惯,地下商业街一般不是商业设施发展的“主流”,自身无法带动起庞大的消费群体。 建议>> 布局得分出层次 商务局市场网点处的钱志凯认为,地下商业街作为城市配套设施,本身的商业能级就不高,如果建设得过大则超出了它的消费承受力,肯定会出现经营困境。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郭先登告诉记者,青岛市是先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发展地下人防经济的城市,曾经取得过辉煌。但由于全市经济圈东移,作为配套设施的地下商业街也没能随着市场发展更新服务,青岛地下经济才逐渐没落。当前,全国各城市地铁几经发展,配套地铁周边的个性化、一站式的地下城市消费服务逐渐兴旺起来,青岛在这方面走在了后面。 郭先登建议青岛应科学规划地下商业设施布局,对于商业能力有限,仅作为城市配套功能的地下街不应抱过大的商业前景,投资者应理性。他认为,青岛地下经济应在地铁站周边、旅游商贸区附近以及社区周边,并考虑附近消费人群特点来制定经营范围。(记者 张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