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办事处位于延安三路127号。地处市南区中部,位于山东路以西,江西路以南,太平角六路以东,南临浮山湾畔,毗邻青岛市政府,面对与大海相连的音乐广场,背靠岛城名刹湛山寺。总面积3.7平方公里。辖四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33992人、9482户,集体户人口8112人、68户;现居住人口38992人。 目前管区注册各类企业2673户,主要以金融保险业 今年以来,湛山街道办事处以“抓税收、广招商、促发展”为主线,以“地域空间有限、科学发展无限”为首善服务理念,全力实施“经济强街、环境美街、人文兴街、平安稳街、创新活街”五项举措,创新思路、多元服务,管区经济繁荣发展,社区和谐稳定。办事处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党建带妇建”示范点、全国家庭教育示范点、青岛市先进镇街妇联组织等全国、省、市多项荣誉。提升六大商圈功能 服务民生 街道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培育三大经济特色;打造六大功能商业圈;发展楼院、小巷和微型经济。形成了以特色街道为主体、特色街巷为补充,主干道带动,街道小巷互动的商区,全方位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发展特色街巷经济有“绝招”。街道积极培育多种业态并存的特色街巷经济。一是立足楼院、小巷,依托现有社区资源,因势利导,打造了新湛二路休闲、娱乐一条街等四条各具特色的精品街巷;二是发动困难家庭创业,鼓励个体私营业创办各类社区小型或微型社区经济,形成了秀湛路小商品区和华严路、仰口路等周边的早市经济区;三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鼓励和支持社区楼院个人闲置房屋出租服务。现已发展家庭旅馆80多家,有效缓解了管区旅游旺季住宿难的问题。截至目前,新增个体工商户数量152户,同比增长97.4%,已完成全年计划的115.15%;新增私营企业281户,数量同比增长11.95%;完成全年计划的86.46%;私营企业注册资本42123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6.15%。 (二)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有特色。湛山街道担负全区三分之一的重点项目监管任务,办事处不断深化重点项目双向联络服务方式,坚持做到每名处级领导联系一个重点工程;科室长每月联系一次重点项目;经济部门每周联系一次重点项目。形成了领导力量重点抓、骨干力量集中抓、责任主体主要抓的工作格局。为管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高效率、快节奏、零障碍服务,促进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责任单位属湛山办事处的7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琴畅大厦地上13层为办公楼,地下2层为停车场,总建筑面积16693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现已完工启用;华仁大厦三期,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写字楼2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现已招商结束;世纪名人广场、佳信大酒店改扩建工程、环海凯莱商务酒店改造工程、湛山疗养院等在建项目均可提前完成建设任务,为明年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创造四型社区新模式 个性救助 街道从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出发,精心打造“一居一品牌、一院一特色、一楼一亮点”四型社区新模式,率先实现“三个服务中心”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为落实民生工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拓展“四季救助”内容。从过去的物质救助向心理救助延伸。以“博文汇社区工作服务中心”为依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施“儿童阳光救助工程”,对管区内百名单亲、残疾、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儿童进行心理救助,延伸了服务触角。 (二)强化残疾人家庭“五覆盖”。建立了“社区康复服务站”,开展“康复服务进家庭”活动,达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防治全覆盖、0-7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救助全覆盖、智力残疾人康复理疗全覆盖、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免费安装无障碍设施全覆盖以及重度低保家庭安养和家庭托养全覆盖。 (三)深化“六送”服务活动。街道出资为1650户70岁以上老人订送《老年生活报》;为601名8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为有需求的80岁以上老人以及重残疾人、独居老人提供卫生保洁和心理慰籍服务,形成送奶、送报、送家政、送蛋糕、送时服务和送需求的“六送”养老服务新模式。 (四)实施“七项服务承诺”。依托“街道—社区—网格员”三级服务队伍,为管区居民登门服务、学生托管服务、家政便民服务、家庭看护服务、老年人保健服务、巡查服务和邻里互助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环境美街数字化 温馨舒适 街道通过实施环境美街量化管理机制,使环境美街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置精确化,确保管区长久保持温馨、舒适的环境。 (一)实行“百米单元网格管理”。格内配备城管监督员,负责对网格进行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置问题”量化管理对象,对居民楼院的2500平方米空地和杂草丛生地块,办事处投入6万元,种植了各类花草,并组织120名居民参与养护,实现了环境美街精细化。 (二)实行垃圾滞留“分钟考核”。要求网络员在格内垃圾滞留“30分钟考核制度”,小广告滞留“12小时考核制度”,居民集休闲娱乐、健身养性为一体的街心公园群2小时巡查一次。细化管理行为,实现环境美街规范化与常态化。 (三)实行楼院环境卫生前置管理。办事处城管突击队加大自查力度,及时对破旧围墙和铁栅栏进行维修和粉刷,解决影响城市整体形象问题,共修补及粉刷破旧围墙14200㎡,铁栅栏12900㎡,实现城市环境美街的高效化。 (四)实行街道、单位共同参与联动共管。管区一半楼院房顶及墙面老化漏雨,稍有风雨檐板、瓦块就会掉落,办事处积极搭建资源整合共享平台,使城市管理现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居民房屋破损、掉瓦漏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共维修掉瓦楼22栋,外墙维修粉刷16栋楼,实现环境美街资源效益最大化。深化绿色安保机制 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抓综治、保稳定、促发展”观念,不断创新综治工作思路和措施,探索社会长治久安的方式方法,确保管区安全稳定。 (一)扩大技防覆盖面。全面加大科技防范力度。累计安装电子探头30多个,有效控制和减少可防性案件,可预防性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0%。在管区建立了三级监管网格,制作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手册”,形成自上而下、由点到面覆盖全管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这项工作经验在青岛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编入 “青岛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推进工作会议文件汇编”, (二)推出灭火利器“社区消防车”确保管区消防无空隙。研制开发出新型“社区消防车”。此车(长3米,宽1.4米,高1.9米)轻便灵活、操作简便,可在狭窄路面顺利通过。还集消防灭火、社区绿化、环卫洒水、喷洒消毒四大功能于一身。车身还装饰有社区防火公约、防火灭火宣传图片,成为居民学习消防知识的一个窗口.(三)深化安保长效机制。为居民楼道安装防盗门、危险源警示牌、温馨提示牌、发放灭火器以及防灾减灾应急包等;扩大信息员队伍,统一服装,统一培训,统一标识,持证上岗。把安全员月排查与物业公司自查、日查相结合,杜绝了安全隐患。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每天有130人次巡逻在管区的主要街道和前海一线。 (四)集中开展了对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建立了青岛市首家“社区信访代理站”。实行全程代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形成“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新型信访机制,切实把信访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一年来,管区共调处矛盾纠纷67件,调处率达到百分之百。共接待信访案件29件,调处信访案件26件,其他3件正在逐步协调解决当中,有效的促进了社会和谐。实施居民素质工程 亮出精彩 (一)启动全省首家“少儿图书流动车进社区”工程。该工程在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为管区幼儿和中小学生送书上门,满足社区少年儿童的借阅需求,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其特色是:一是“少儿图书流动车”送书进社区每月一次,每次送书3000余册,为社区儿童和家长们提供现场咨询、借书证办理、图书借阅等服务;二是及时调整图书资源,根据读者需求循环更换新书,满足少儿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三是开展少儿读书征文活动,通过朗诵、讲故事、有奖互动等形式,让社区少儿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分享知识,深化读书效果;四是通过举办“小贝壳手工实践”、“小贝壳快乐银幕”、“少儿新书展”、“音乐故事会”等广场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社区读书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读书兴趣。 (二)实施“一一三”未成年人社区教育法。一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即:教育领导机制、多方联机动制、教育保障机制、成长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校放假,社区报到”制度,创建了社区学生“文明诚信档案”。二是健全一个自主教育组织。按照就近方便和自主自愿的原则,在学生放假后,引导未成年人成立自主教育管理组织,命名为“小公民理事会”,设主席、副主席各一名,理事9名,均由中小学生竞选产生,实现社区未成年人的自主教育、自主参与、自主管理。三是推行三大教育模式。即:体验式道德教育模式、互动式兴趣教育模式、课堂式家庭教育模式。开设“父母课堂”,“道德银行”项目,让未成年人在身体力行中认同和遵守道德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这项工作经验在10月20日国家安监局、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举办的“国家安全社区”亚洲论坛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被译成英文,收录在《第五届亚洲安全社区会议论文摘要》中。 (三)启动青少年阳光成长工程。一是在4个社区全面建立了“阳光成长青少年之家”,并设立阅览室、课外辅导站、文体活动室。街道下拨经费专门用于“青少年之家”硬件设施建设,统一为每个社区配购了微机、棋类、球类等文体器材,为每一个阅览室更新青少年读物。二是组建一支由社区党员、挂职学生、退休教师、在职青年教师组成的“青少年之家”志愿辅导队伍。定期在“青少年之家”为社区困难家庭青少年讲座。三是利用暑期大学生挂职社区,穿插免费辅导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在实施个案心理辅导,一对一帮助的同时,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社会化网络,组织孩子从绿化清洁本社区开始,逐步走向社会,使得“阳光成长青少年之家”成为一个开放的大学校,成为学校、社会和家庭组织青少年社会心理矫正活动的一个最佳结合点。 (四)构建起一个经常化、社会化、立体化、特色化的社区普法宣传教育格局。一是强化社区普法教育基础工程。实现了社区“五个一”建设。即:一支普法宣传志愿者队伍、一组普法宣传橱窗、一条普法宣传街、一个普法宣传图书室、一场普法宣传文艺演、一本普法宣传指南读本。二是强化宣传活动品牌工程。坚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模式,使法制宣传与湛山特色文化相融合;使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普及型有机结合。打造出湛山特色的法制宣传品牌。三是强化居民道德素养工程。街道采用“道德法庭”这种法律层面之外的新型监督的方式,以社区为平台,发动居民对身边的行为开展道德大评判,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推进了社区人与人、人与社区的和谐相处,居民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五)全市首个“青少年阳光成长工程”。该项工程以湛山管区100名低保家庭青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采取政府出资、博文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方式,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等资源,构建起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综合服务网络。一是整合社区资源,设计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载体。在管区4个社区建立“阳光成长青少年之家”,设立阅览室、课外辅导站、文体活动室。政府投资1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青少年之家”硬件设施建设,统一为社区配购了微机、棋类、球类等设施,并更新了青少年读物。二是编织社会网络,组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辅导队伍。联合管区内中小学,结合“党员义工进社区”活动,由社区党员、挂职学生、退休教师、在职青年教师组成“青少年之家”志愿辅导队伍,定期为社区困难家庭青少年讲座;利用暑期,由社区挂职大学生免费进行辅导。三是普遍与个案结合,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参与的活动套餐。在对青少年实施个案心理辅导和一对一帮扶的同时,建立社会化服务网络,组织孩子参与一系列“爱心使者”志愿奉献活动,使“阳光成长青少年之家”成为开放式大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