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NEUNC 1913 Szes Huber MüLler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在游览崂山时留下墨宝,不少普通游客也忍不住“献丑”信手涂鸦“到此一游”。可是,你见过德文版的“到此一游”吗?昨天上午,市民于先生向本报报料,说在崂山发现德文刻石,可能是德占期间留下的。 “小崂山”之巅现“奇石” 于先生说:“我的一位朋友姓贾,多年都坚持爬山写生,发现俗称“小崂 接到消息后,在贾先生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人冒着寒风爬上了崂山石湾村北海拔269米的山顶。记者在这里看到,半圆形的土石丘高约5米,直径约13米,东西两面均有大小不等的黑石灰岩石块自下而上堆积,是很明显的人工打凿后留下的痕迹,土丘南侧有一处德文刻石,该刻石位于一块高约1米,宽约1.5米的巨石上,面向东南方向;垂直刻石岩面打磨平整,占据了高33厘米,宽55厘米大小,其文字自左向右横向排列,共分4行。内容为: ERINEUNC 1913 Szes Huber MüLler 文中的大写字母均为7厘米,小写字母则为大写字母的一半高,书写非常规则。 十余处德文刻石现青岛 文史研究者牟先生根据个人了解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在青岛地区发现的德文刻石有十几处,这些刻石年限一般在1898年至1912年,为德占期间留下的;据青岛市档案馆的德文翻译专家说此碑文大意应该是“到此一游”,此石刻刻于1913年,是一个叫米勒的德国人所镌刻的,有资料说米勒是当时德军的工程处上尉军官。 哪个“米勒”难以确定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记者又请教了对一战历史颇有研究的文史专家衣琳先生,他在短时间内与在德国的专家取得联系并翻译了刻石文字内容,并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揭开了就在我们身边的一段石刻“秘密”及其相关故事。衣琳说:“刻石上的内容按照原文一字一句的翻译应该是‘到此处留念,1913,某海军陆战队士兵,米勒’,用汉语通俗地说就是‘1913年德军某陆战队士兵米勒到此一游’。” 衣琳在做了严谨的分析后推翻了刻石作者是当时德军的工程处上尉军官米勒的说法:工兵上尉米勒对德军在胶州湾的建设有着很大的贡献,但是此人已经在1910年以前任满回国了;关于德军中在1913年以后的米勒,根据现有的德俘人员名单,可以查找到4个姓米勒的军人,但究竟谁是当年的石刻者却难以考证。 当年德文仍清晰可见。(记者 陈小宁 实习生 柳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