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青岛港> 头条 > 正文

百年青岛港——老国企谱写新传奇

1
青岛新闻网 2009-10-27 14:34:52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青岛港是一部百年传奇——

    它曾被定位为支线港和喂给港,却成为全国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吞吐量占全国的6.9%,位居世界第七。

    它曾被评估经济腹地过小,发展空间受限,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逆势突围,今年前8月,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进口煤炭量同比增长50多倍。

    它曾被断定员工过多,包袱沉重,却用1亿吨的能力干出了3亿吨的业绩,实现了企业资产由1.8亿元

到217亿元的增值,开创了生产效率世界第一的“秒时代”。

    什么是服务——

    帮客户挣钱,帮客户省钱,让客户方便

    去年年底以来,全国港口普遍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而青岛港人却一直忙于加班。今年前8月,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6%。

    “很多增量都是我们靠服务换来的。”青岛港集团业务部副部长王宝生回忆,今年初集团发现一艘7万吨的运煤船往往只能卖掉1/3的货,船东和货主都打起“退港鼓”。

    王宝生和同事们拿着船东们的煤炭类别、指标、价格,跑遍了山东境内的所有钢铁厂与焦化厂帮助推销。最终,14家企业签约合作,青岛港没有收取任何中介费。

    “服务”留住了老客户,引来了新朋友。今年前8月,青岛港完成进口煤炭接卸量151万吨,同比增加了50多倍。

    帮客户省钱也是服务。在集团前港公司矿石码头的传送带下伫立着两个大漏斗,这是职工专门为收集遗落的矿渣设计的。“积少成多,一天能收集10多吨,你想能为客户节省多少钱?”前港公司卸船队副队长郝晋文憨笑着说。

    帮客户挣钱,帮客户省钱,还要让客户方便。

    他们把中小钢厂组织起来,共同合租20万吨的大船运货,每进口一吨矿石就能节省5—8美元运费;他们协调铁路部门开通铝矾土专列,每吨为货主节约10元运费;他们先后与中远、中海、马士基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空箱堆存协议,帮船公司节省堆存海外港口的巨额成本……

    服务,换来广阔的市场。今年1—8月,青岛港完成外贸铁矿石5551万吨,同比增长8.3%;完成石油接卸3992万吨,同比增长11%,稳居进口油接卸全国第一、矿石接卸世界第一的宝座。集装箱吞吐量也在众多港口中脱颖而出,实现了2%的增幅。

    什么是管理——

    人怎么用,钱怎么分,效率如何提升

    “零时50分,机修厂守卫室值班人员睡觉,检查车进厂都不知道。锅炉房六人值班,四人在打麻将,且桌子上放着零钱,其余两人睡岗。”——这是1987年3月7日青岛港安全管理夜查记录中的一段。

    当时,青岛港年吞吐量不到3000万吨,实际岗位只有5000个,却有在编职工16000人。

    如今,青岛港年吞吐量增加到3亿吨,职工队伍壮大为2.4万人,而集团机关管理人员却从908人减少到98人。“我们的潜力来自管理,我们的效益来自管理。”青岛港集团公司副总裁田广文说。

    人怎么用,钱怎么分?这是职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青岛港鼓励职工搞创新、搞发明,只要成果被认定为集团品牌,都有6000元的一次性奖励,每月还有相应的补贴。一大批“金牌工人”、“创新明星”在激励中迅速成长,其中,“振超团队”完成的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项目,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每年为企业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

    来自山东沂南县的皮进军感触颇深:“原以为装卸活只要有力气就行,在青岛港,我才知道了知识就是力量。”他本想在青岛港打一两年工,攒些钱就回家,没想到一干就是18年。由于爱学习、肯钻研,皮进军练就了“进军灌包”的装卸绝活,1小时比别人多装25吨,成为青岛港生产效率“秒时代”的代表人之一。他也从坑道工人升职到集团大港分公司装卸二队副队长。“我现在常教育徒弟,你不仅是来干事的,更是来干事业的。”

    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活力。全港9000多农民工,已有上百人拥有自己的绝活品牌,2607人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其中农民工徐万年还被任命为西港公司的副经理。

    大到企业决策、职工待遇,小到职工就餐、候工环境,事无巨细,青岛港都奉行“让职工满意”的标准,“坚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不动摇”成为了港口文化。20年来,青岛港集团的综合办公楼没有重建、装修,而一线职工却有了“星级厕所”、单身公寓、免费洗衣房,加薪达30次。2008年底,港口职工人均收入达7万元,其中不少一线职工的月收入达7000元;农民工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是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28倍。

    受到尊重与厚待的工人,在自主创新中书写青岛港“秒时代”新传奇: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8次打破世界纪录,铁矿石装卸“孙波效率”10次破世界纪录,纸浆装卸速度13次破世界纪录。

    据世界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的统计,青岛港两个集装箱泊位等于某国际大港的三个泊位,纸浆作业效率是国际大港的2.5倍,一个矿石码头的能力相当于其他大港五个码头的总和,口岸效率世界第一。

    什么是战略——

    抓方向,抢先机,敢行动

    有一件事让青岛港人至今念念不忘。1978年,实载4万吨散粮的国际货轮“哈拉”号曾因为码头装卸能力不足,抢潮水卸货,大船靠离码头竟达10次之多。离港时,外国船长甩下一句话,“你们的效率这辈子都赶不上外国码头先进水平。”

    在发展之初,青岛港也“等”过,可等来的却是杂货码头长达11年的漫长建设;青岛港也“靠”过,可靠来的却是胶济铁路复线长达30年的漫长改造;青岛港还“要”过,可要来的却是扩大港区面积的规划迟迟不能落实。

    “‘等、靠、要’没有出路,青岛港必须自强不息,科学发展、率先发展。”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说。

    黄岛油港的起死回生是典型的例证。上世纪80年代,由于对原油出口过于乐观,投资2.8亿元的青岛港原油输出码头,从建成之日起就被闲置,港口还要挤出300万元用于养护。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原油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一定要把原油输出码头改建为原油进出口码头,同时兴建原油储备基地。”常德传认准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带领青岛港人仅用4年建成了12座现代化的钢质油罐。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原油进口大幅增长,青岛港凭借原油储运的巨大优势,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进出口中转枢纽港和最大的原油进口基地。1995年以来,已有近800艘大型油轮靠泊,进口油接卸总量突破1.7亿吨,创收30多亿元。

    “早走一步,让原油码头醒了,活了。”青岛港集团副总裁、油港分公司党委书记包宗顺感慨道。

    2001年集团“筑巢引凤”,把港口180万立方米油罐有偿转让给中石化,促使中石化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和国家原油储备基地落户黄港。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很多兄弟港口仍在讨论专业矿石码头要不要建、怎么建之时,青岛港耗资18亿元的20万吨级专业矿石码头已经初具规模,并最终成为了我国进口矿石资源配置中心、全球最大的矿石接卸港。1995年,青岛港抓住时机,创造条件,中远集团把国际集装箱中转由神户转来青岛,使青岛港成为我国沿海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

    太多的“率先”让世界同行记住了青岛港。如今,青岛港7秒钟的货物吞吐就超过1949年全年,有通往世界450多个港口的125条国际航线。

    初秋,世界上一次性规划建设最大的顺岸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前湾四期集装箱码头,正建设得如火如荼。14亿美元的大投资,加上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中远集团、马士基集团等大名鼎鼎的合作伙伴,青岛港在向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挺进的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要在世界范围内与国际性港口竞争,取胜的最快捷手段就是与世界数一数二的航运巨子联姻,他们最熟悉航运业的法则,可以带来庞大的货源。”常德传说。

    1988年转制改革,青岛港赢得了发展先机。如今,在新一轮的港口体制改革中,青岛港再次劈波前行。 (人民日报  陆娅楠)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赠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