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青岛劳模感言 > 正文

“共和国的同龄人”

1
青岛新闻网 2009-09-26 10:24:23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以创新精神创造海尔品牌

    张瑞敏,男,汉族,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高级经济师,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瑞敏所带领的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成长于改革开放中;25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品牌价值803亿元,连续

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连续两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目前,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2008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利润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的两倍。2009年,海尔持续保持健康发展。2009年1-6月份,海尔集团收入增长与去年持平,利润大幅增长,预计全年利润增幅将达到20%左右。

    海尔的创业史,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电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的一个缩影。出生于1949年,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是成长于新中国、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企业家代表之一。

    青少年时期,张瑞敏体会到了“公平”的重要

    张瑞敏1949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周围的生活环境让他从小就体会到最底层人们的生活。

    张瑞敏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瑞敏对当时的情况在认识上产生了疑问,意识到自己还是应该多看书学习。那段时间他在图书馆看了很多历史、人物传记的书。到高三时,因为文革,那年没有举行高考,所以张瑞敏高中毕业后进入了青岛的一家拥有500人的工厂当工人。

    成为工人后,张瑞敏白天在工厂上班,每天下班后骑自行车走很长一段路去夜大学习机械制造相关的专门技术。这种生活持续了四年。

    在工厂里,张瑞敏经常用在夜校里学到的知识进行革新,当时,高中学历的他是车间里学历最高的。他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得到了同事们的关注和认可。后来通过不断努力,张瑞敏逐步担任了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

    在车间工作的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张瑞敏,他后来回忆说:“当工人的那些年,作为管理者,我觉得当时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两个字:公平。做了管理者之后,我们极力打造公平的激励机制,推进公平的企业文化。”

    从“引进技术”发展为“创造品牌”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担任了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厂长。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个集体小厂,当时亏空147万元。

    那一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市场需求迅速上升。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海尔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电冰箱生产技术、设备、标准;张瑞敏在中国企业里最早提出并制定了名牌战略,确定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引进高起点的技术后,张瑞敏狠抓内部管理,使工厂走上了正轨,1984年制定的“不准在车间大小便”等“13条”管理规定,是这一阶段艰难起步的真实写照;而张瑞敏1985年砸毁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的“砸冰箱”事件,则是他狠抓质量创名牌的标志性事件。

    海尔的名牌战略很快在市场上收获了成果:1988年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1990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第一枚国家质量管理奖金马奖;1991年入选首届“中国十大驰名商标”;这标志着海尔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逐步成长为了国内著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

    从“市场创新”发展为“管理创新”

    上个世纪90年代期间,是海尔规模扩张倍速发展的阶段。张瑞敏带领海尔迅速扩张,并从“市场创新”层面上升到了“管理创新”高度。

    1991年,海尔集团成立,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1992年5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要求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

    张瑞敏抓住机遇,在青岛东部建立了海尔工业园。海尔集团在随后几年迅速扩张,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并通过移植海尔管理使其盈利、发展。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规模得到空前扩张。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市场创新的难度,更带来了管理创新的挑战。在此期间,张瑞敏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在强化基础管理中,创立了海尔“日清管理”法;在多元化扩张中,提出“运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国际化阶段,进行“市场链”流程再造,让员工成为市场目标的主人等。

    海尔的管理创新,在国内企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企业管理“金马奖”、“国家质量管理奖” 。同时海尔的管理创新也引起了国际管理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1998年,张瑞敏应邀前往哈佛大学讲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成功案例成为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等十多个全球著名商学院教材。

    从“中国品牌”发展为“全球化品牌”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是海尔开拓国际市场、创全球化品牌的阶段。张瑞敏带领海尔“走出去”,从“中国品牌”发展为“全球化品牌”。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张瑞敏结合海尔创全球化品牌的实际,提出并实施海尔“三步走”战略,即:走出去——出国创牌;走进去——成为本土化企业;走上去——成为当地的世界名牌。

    目前,海尔已初步搭建了一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球化运作的网络,在美洲、欧洲、南亚、中东非、亚太、东盟的六大海外区,建立了 “三位一体”(即:当地化设计、当地化生产、当地化销售)的基本架构,基本实现了全球化的战略布局。海尔在印度造的不弯腰冰箱,意大利造的意式三门冰箱,巴基斯坦造的深冷速冻冰箱,美国造的法式对开门大冰箱等等,都成为深受海外消费者喜欢的名牌产品。

    2006年4月,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4月公布的2006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排行榜,张瑞敏再居榜首。2008年6月《福布斯》公布“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海尔位居第13位,在上榜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一。在他的带领下,海尔的国际市场美誉日益提升。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永远做“列兵”和“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