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走上富裕大道
沐浴着新中国60年来的阳光雨露,今天的青岛,已经成长为一个较富裕的城市了。它的“致富之路”,可以从《青岛统计年鉴》中清晰地看到——
1949年,青岛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527万元。1952年,突破1亿元,达到1.98亿元;1978年,上升到13.07亿元。
青岛真正的富裕,还得从改革开放以后说起。从那时起,青岛以改革为动力,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大力培植财源,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青岛地方财政收入从24.23亿元一路飙升到80.01亿元。至2002年,突破了百亿元大关,达到110.89亿元。此后一直显现出良好的增势,2006年,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5.77亿元。2008年则突破了300亿元大关,达到342.44亿元,如果按现价计算的话,相当于1949年的2242.57倍。
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财政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1949年仅支出306万元,而到2008年则达到369.41亿元。在这个增加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条件日趋改善,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有了翻天覆地般的提升。
如果把财政收入比作城市富裕的“硬”指标,那么能源综合利用率可以看作一个“软”指标。这个指标所显示的不仅是青岛单位GDP产出的背后消耗了多少能源,更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从一个侧面表明了青岛对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更深刻更全面理解。
近两年,青岛的能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而能耗不断下降,是全省17城市中完成节能指标最好的城市。2007年,青岛万元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4.94%,2008年又比2007年下降5.97%,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计划指标。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计划的62.9%,为保证完成今明两年节能目标,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青岛市政府也因此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节能突出贡献单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