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 正文

1979年:初试啼声的医院改革

1
青岛新闻网 2009-09-08 17:04:56 人民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现在一般人都以为中国医改开始于1985年。这当然有道理,因为全面的医改就是在那一年铺开的。其实,如果从医院改革开始算起,中国医改的序幕早在1979年就拉开了。1979年说是中国的改革元年,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的12月召开的。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医改是起步得相当早的。

    1949年后,新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广泛建立了基层卫生组织,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多方采用低成本的医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保证了大多数人都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改变了以前中国缺医少药,传染病、地方病肆虐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广大民众的健康水平。这就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

    但这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模式,也并非完美无暇。其所提供的医疗保障是很低水平下的保障,在城乡、工农和干部群众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和不平等。到1979年时,以往医疗卫生体制的弊端可以说已经尽显。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短缺,当时“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已经成为大问题。各个医院都是“病满为患”,在城市的大医院里,一般人不托关系“走后门”,要想看上病看好病基本不可能;二是医院的经营管理混乱,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医院办社会”,负担沉重,医护人员的服

务态度也大成问题。

    有鉴于此,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大胆地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这位文革中曾被打倒,官复原职没多久的老卫生干部,的确有点老骥伏枥的架势。在当时城市各项改革还显得十分冷清的时候,就率先要在医疗卫生系统进行改革,要求“卫生部门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这确实不简单,够前卫。

    1979年,就在钱信忠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放言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后不久,卫生部等三部委便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卫生部又开展了对医院的“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工作。接着,在钱信忠等的大力倡导下,开始尝试对医院实行“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为此,卫生部还把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五所医院树立为“典型”,要求在全国推广其经验和做法。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这些对医院经营管理上的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钱信忠更认为这“对推动医药卫生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但改革本身就是个试错纠错的尝试过程,肯定会存在问题。所以一开始,对此持异议者就大有人在。持反对意见者的主要观点,是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不应该强调其经济属性。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