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时期形势,以应对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提出的重要理论主张。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显现,这一理论主张的提出再次表明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运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的思想保障 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共建共享而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就是为有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障。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源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对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明确界定和科学阐释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对其理性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因此,我们党与时俱进,在十七大报告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党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主张,就是要鲜明地亮出旗帜,昭示人们,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社会主义根本的、原则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并且以此来主导全社会的思想和行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把握好它的科学内涵,就要理解好三个关键词。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对价值体系的性质的限定。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社会形态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从人民这个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出发,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的目标为价值取向。二是“核心”,社会主义社会中价值观念体系是多样的,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在整个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并引领和主导同一个社会的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三是“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仅是单个的价值目标,而是由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二、建设文化和谐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战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使其成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和谐,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指南针,还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应对国家文化安全捍卫文化主权,抵制文化霸权坚持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仅在于文化价值观、政治制度及其文化传媒产品,更在于提出具有广泛涵摄性的鲜明具体的意识形态理论和主张。 在全球化语境下,国内外的现实境遇给执政党提出了如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优化制度建设、制度文明,增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问题。为应对各种思潮和疑问,中国共产党在半个多世纪执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平发展的理念,提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理论。这应自觉成为当前文化建设和创作“主旋律”作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借助文艺等各种文化传播途径,大力宣扬社会核心价值,使各种不平的情感和社会矛盾给以良性表达,审美地表达,使人们的内心世界得到张扬和抚慰,使关爱和奉献他人的精神得到弘扬,在合理的文化娱乐和文化消费中,拓宽人们的精神空间、想象力和同情心。 当前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价值观念多样化现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明了我们党已经正视这些挑战,体现了党尊重社会意识多样化,以及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社会意识的思路,表明了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认识更加自觉,胸怀更加博大,境界更加高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建设文化和谐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杨立民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