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徕赋王正伟 浩浩兮,挟清风而飘逸,润草木以茂长;荡荡兮,布万物以恩泽,施百卉而流芳。两岸田畴锦绣,稻菽溢香;渔歌唱晚,千村望同;春华秋实,五谷归生;谷稼殷积,百鸟飞春;八方清晏,四序和平,遂成华夏之一名语: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水光天接,一碧万顷;杂花生树,垂柳蒙蒙;晨辉夕照,一抹嫣红。衍生“河带晴光”、“长渠流润”、“西桥柳色”、“连湖渔歌”之风韵,自明清始,声 古城银川,楼宇参差,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老少互携,情侣相偎,闲闲其态,楚楚其容,人居环境,无可拟比。遂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于怀内,揽“最适宜居住之城市”于一身。居渠畔而尽享田园之风光,临其境也,风香兮水媚,气畅兮心怡。 盖千万功绩,赖于一渠。是为何渠?唐徕也! 宁夏平原,天地形胜,沃野千里,山水共盛。唐徕一渠,大汉开凿,盛唐修浚,自青铜峡百塔寺下引天河之水,出青铜峡,经永宁,穿银川,过贺兰,越平罗,达于惠农,全长六百四十余华里,成主支渠五百余支条,泽数百万之苍生。无坝引水,开华夏水利之先河;建闸筑坝,为控水灌溉之先例。大师郭守敬,名显塞上。先人之功,百世感念。夫唐徕渠,银川流淌之历史,文化之见证。 寒暑轮转,春秋章回,其后数百年间,虽有修浚,却经年战乱频生,天灾人患,虽有医头医脚之功,却无建章立制之效,渠岸闸道,千疮百孔,因地成形,渠走龙蛇,灾患时生,民生多艰。唐徕一渠,垂垂老矣,水利之不利,百姓多怨言。 新中国成立,大典水利,以科学之发展观,求人水之和谐,生态文明。宁夏水利人畅言举荐,积专家之慧,纳学者之智。破旧体制之弊,倡新水利之风,成节水之绩效,建高产之农田。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始,裁弯取直以畅其脉;增扩旧制,增支干渠而扩规模。闸、桥、槽、涵统一设计,渠、沟、田、村综合布局,开跃进、西干、东干三条干渠,兴提灌、排水、蓄水之功能,整治大水淹滩、小水塌岸、无水干渴之痼疾,校正大水漫灌、纵水入沟、昼灌夜息之陋习,挑流丁坝,防冲防塌,改曲弯高低老灌区之旧貌,展社会主义新水利之新颜。河渠浩浩,沟道潺潺,有灌溉之利,无灾害之虞。灌溉近百万亩之农田,泽惠数百万之民众,塞北江南,遂实至名归。 宁夏水利人,怀爱民之心,存高远之志,与时俱进,荣辱与共,数十年裁弯取直之艰辛,几代人劳心砺志之执著,可歌可泣,可敬可羡。年头岁尾,千村万户动员;寒来暑往,机关单位响应,全民治水,盛况空前。以数十年之功,唐徕一渠,集农田水利、防洪设施、文化生态、游览休闲功能为一体,安澜于千载,防洪于百年,风起大漠,云生贺兰,凤城忧患除焉。嗟乎!宁夏农业之文明,由此渠而传承发扬。 风萧萧兮云生,水苍苍兮景盛,盖唐徕,宁夏平原之血脉也,通西湖、东湖、沙湖、星海湖,串镇朔湖、流芳湖、宁大湖、鸣翠湖、鹤泉湖,造阅海气概,成爱依风光,调银川气象,现湖城壮美,舟楫穿梭,丛苇弄影,鸟和鸣以翔集,鱼跃群而迷津。游人慕盛名而纷至,因感怀而吟诵。 观夫唐徕,太平诗画,盛世文章。临唐徕聆天籁之和声,观自然之胜景,仰以察古,思古人之丰功,俯以观今,常怀效绩之心;心有北斗,浩气长存。为政一任,当求政通而人和,业兴而事成,心系于民,功必垂成。 唐徕渠相关资料: 宁夏平原早在2000年前的秦、汉时代就引用黄河水灌溉,目前引黄灌区有唐徕渠、汉延渠、秦渠、汉渠、惠农渠、西干渠、跃进渠等14条骨干灌溉渠;总长度1397公里。唐徕渠又名唐梁渠,习呼唐渠,相传始凿于汉而复浚于唐而得名。渠口在青铜峡附近,后经各代整修,渠口开在青铜峡旁。唐徕渠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322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条,灌田90万亩。 唐徕渠在银川市境内长84公里,流经市区13公里。2001年,银川市决定对唐徕渠的城区段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在保证农业灌溉和行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空间进行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营造。将城区段由南至北分“远古、现实、未来”三个主题区域。南部衔接宝湖湿地生态公园,建有太阳广场、水车景观,突出中国古农业文明的主题;中部以南塘湖景区、徕凤广场、西门桥文化广场、清韵广场为主要建筑物;北部以自然开阔的草坪及体育广场、阳光广场等展示未来,使银川塞上江南、回族之乡、西夏古都特色融为一体。经过3年多的环境整治,唐徕渠城区段已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与水完美结合的生态走廊。葱郁的花木和松嫩的草坪,使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增加65公顷;“开膛剖腹”的整治手术使渠道自然断面扩大近一倍,在保证行水和防洪安全的同时,灌溉面积增加近30万亩……2006年4月15日,国家建设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大会,授予银川市唐徕渠治理工程项目200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