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收支两条线之后,市南区社区医院门诊量增加了30%,药价下降26%,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门诊。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务人员为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新医改实施后,将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资料图片)周光辉 摄 在一个阴雨蒙蒙的日子里,记者走进了中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空气中有着丝丝凉意,但服务中心里面却十分“热闹”,十几位中心的 今年4月初国家发布的新医改方案当中明确指出,“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而我市的社区医疗卫生改革已经走在了新医改的前面,今年年初试行的市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正逐渐显现出它的非同寻常之处。 “零差率”药增长17倍的背后 从今年1月份开始,市南区13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天台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本月新增加的机构)作为全市的试点,开始实行“收支两条线”。即这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从区属医院剥离,由新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进行全面管理,原市南区的浮山医院和市南区人民医院的200余名医护人员都转到了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统一采购和配送药品、招标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计算机系统等,社区卫生机构当天收入全部汇入财政专户,机构支出(包括建设费用、人头费、运营费用等)则由财政拨付。据了解,统一采购的药品既包括200多种“零差率”药品,也包括其它社区常用药以及部分进口药,可以满足居民的用药需求。 “收支两条线”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中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董静告诉记者,由于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医院不再承担创收任务,社区卫生机构不再靠药品利润维持生计,医生的工资也不再与门诊效益挂钩,因此医生也不会动辄给患者开“大处方”了,在同等疗效的情况下,医生反而会尽量给患者用便宜药。比如,曾经因无法给医院带来效益而备受冷落的“零差率”药品,现在却成为社区医院的宠儿。董主任给记者随机列举了一组数据:去年12月份,该社区医院的“零差率”药品销售额只有471.65元;今年3月份,该社区医院的“零差率”药品销售额却猛增至11558.66元。 在市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负责人那里,记者得到了关于“零差率”药使用率迅猛增长最直观的数据:今年1-5月份,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零差率”药品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倍。 全科医生马玉林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也许能从微观上更深刻地体会到“零差率”药品给百姓带来的实惠:以前给患者常用的降压药吲达帕胺片(2.5mg×30片)需要15.7元,现在“零差率”药只需4.64元;以前用于疏通血管的血塞通注射液需要27.5元,现在只需要19.48元……平常在大医院里看个普通感冒也得花费一二百元,而在社区医院,可能一二十元就解决问题了。 其实,试行“收支两条线”之后,不仅使“零差率”药品真正得以广泛应用,社区医院各个方面的服务功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统一采购,除了“零差率”药品,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的一些其它常用药品价格也相应地下调,总体药价平均下降了26%。另一方面,没有了生存压力的社区医院,更加注重公益性职能。半年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频频邀请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立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坐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门诊。至今,“名医下社区”已经为群众问诊百余人次,开设健康教育专题报告7场。另外,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慢病管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正在不断强化。 社区医院的“脸儿”变了,群众尝到甜头了,市场也就建立起来了。据统计,半年来,1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平均上升了30%。 制度化信息化管理来“护航” 有了好的政策,还必须有好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实惠真真正正落到百姓的头上。否则,没有了“经济指标”压力的社区医院,很有可能变成“养懒汉”的地方。 为此,市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专门申请了一套VPN专线,从本月开始,将1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与管理中心联网,要求每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服务工作信息上传,以便于管理中心进行绩效考核。记者从该管理中心的一份考核文件上看到,对于每个医疗团队、每个岗位、每次服务内容都有详细的量与质的考核规定,规定细微到接诊、开处方、零差率药的使用、注射、健康回访等等诸多细节。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成为综合评价一个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硬指标”。 社区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考核评价体制,改变的是原来医护人员落后的观念,带来的是市南区社区医疗系统服务意识的整体“回归”,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为的是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引导工作人员形成主动服务的意识,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这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健康档案网络与医保信息联网。即这些社区医院的医生在手写处方的同时还要建立电子处方,使患者就诊信息全部上网,而这套网络系统与我市医保中心的网络系统联网,从而使得市南区居民在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只要使用医保卡,其个人的全部就诊经历和医保基本信息可以同时显示,也可以随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这套联网系统,在极大地方便患者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同时,也有利于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对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网上监督。 除了为13家社区医院就诊的居民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对医务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市南区目前还在不断加大投入,对13家社区医院进行标准化建设,对房屋结构、设备等进行相应的改造。我们有理由相信,“试点”社区医院能够办得更好,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