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 正文

崂山考古重大发现:失落玉清宫现身巨峰南麓

1
青岛新闻网 2009-05-22 11:15:07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崂山玉清宫到底位于何处?一直存在争议的这一话题终于有了结果:考古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实地考查,在巨峰游览区海拔约730米的大山深处,发现一处古建筑残基遗址,初步认定这就是历史上白云庵(即玉清宫)的旧址。崂山风管委有关人员表示,将在适当时候对这处重要古建筑遗迹进行考古挖掘,待确定方位后对玉清宫进行重建。这一重大发现有望改变巨峰乃至崂山整个景区的旅游格局,对岛城旅游业产生重要影响。5月25日

上午,记者跟随考古人员,对新发现的白云庵遗址进行了采访。

    群峰中发现古建筑残基

    明代石刻大字清晰可见

    当记者跟随考古人员来到白云庵遗址现场时,只见在崂山群峰环抱中有一块平地,东西约60米,南北约100米,北侧有大殿残基,西侧有西厢房残基,周边有八棱花岗岩断柱及散落的花岗岩建筑材料,遗址中埋有一块长约两米的石碑,上面字迹辨认不清,周围院墙地基尚存,南院墙地基距正殿约60米。

    在距离考古现场东南约200米的地方,考古人员还发现一处古建筑遗迹,称之为别殿。其岩石上的“大明正德六年”、“大明嘉靖二十七年”等石刻大字清晰可见,石刻下方有一个花岗岩柱基,凹孔直径约40厘米,据考古人员介绍,这在当时非常气派。

    遗址藏在崂山巨峰景区

    重见天日唤起专家记忆

    据了解,今年3月中旬,崂山巨峰游览区工作人员对景区内山体植被进行调查时,偶然发现游览区索道上站南侧大山深处,有几株参天大树与周围环境区别明显,现场勘察大树所在位置时,发现许多古建筑残基埋没在一片茂密的草丛中,而且占地面积超出了以往崂山发现的小庙宇等古建筑规模。

    “崂顶附近,除了已经发现的铁瓦殿遗址,从来没有听说还有成规模的古迹啊”,该发现引起崂山风景区崂山文化研究会曲宝光秘书长的重视。曲秘书长向记者介绍说,当他听说这个消息后,首先想到了崂山历史文献中有关玉清宫在崂顶的记载,由于民间传说崂山“玉清宫在汉河”,而且还有古庙宇牌匾的证据,因此关于玉清宫在崂顶的记载逐渐被人们淡忘。

    崂山玉清宫始建于唐代

    “三清”位置基本确定

    据曲秘书长介绍,根据史书记载,白云庵又称玉清宫,位于巨峰南麓,始建于唐代,原祀“三清”。明朝初年曾为佛刹,明正德六年(1512年)及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9年)重修时,均有石刻记载。明朝嘉靖晚年,全真道教后人又在白云庵下方增修玉皇殿三楹,因以南方化缘精铸的“铁瓦”覆盖在庙宇的屋顶,故又名“铁瓦殿”(铁瓦殿遗址在白云殿东南约900米处)。该殿在万历乙卯年(1579年)建成,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于万历癸未年(1583年)云游至此,应邀撰写了《重修巨峰顶白云庵玉皇殿》碑文。

    参加崂山古建筑考古的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树枫教授、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和曲宝光秘书长等专家学者,在对考古现场和崂山文献记载的内容研究后,对崂山巨峰白云庵遗迹初步推断:这就是玉清宫所在位置。

    据介绍,崂山“三清”(玉清宫、上清宫、太清宫)当中,太清宫、上清宫位置都已确定,唯有道教中境界最高的玉清宫建在何处存在争议。专家学者们认为,白云庵(玉清宫)遗址应该有一定规模,除了新发现的两个古建筑群遗址外,其下方的铁瓦殿遗址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玉清宫的突然消失与其下面铁瓦殿的被毁有直接关系。

    兴盛时曾设两座“脚庵”

    “玉清宫在汉河”被澄清

    据介绍,当崂山巨峰白云庵(玉清宫)兴盛时期,曾经在山下设立了两座“脚庵”,也就是在山上居住的道家或佛家弟子,往山上运输生活用品或者上下山时的临时落脚点。两座“脚庵”现在的位置,一座在南窑村烟云涧,名叫“寿阳庵”;另一座在汉河村附近,名叫“旱河庵”,这些庙宇在崂山的史料和游记中都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或康熙年间,铁瓦殿毁于火灾,由于该殿是这个庙宇群落的“前殿”,交通和生活都比较方便,因此铁瓦殿被毁,白云庵(玉清宫)逐渐衰败。当时人们就将玉清宫的匾额移至旱河(今汉河村)“脚庵”存放,这就有了后来“玉清宫在汉河”的说法。玉清宫为何不在崂山最高处而在山下的疑惑也由此解开。

    崂山风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白云庵遗址的发现完善了崂山的道教文化,提升了崂山的文化品位;将在适当时候进行考古挖掘,待位置确认后在旧址进行重建。这一重大发现将极大丰富崂山旅游内涵,有望改变崂山旅游格局,全面提升崂山旅游。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联合执法清除管理盲点 游客进出崂山沿途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