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节会类> 三里河桃源赏花会摄影> 节会动态 > 正文

胶州三里河桃花源里笑春风

1
青岛新闻网 2009-04-30 09:34:08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沿胶州湾高速公路营海口下,经胶州市海尔大道左转香港路,凭着车子的颠簸,远处,影影绰绰地,一片片粉色的云霞时隐时现。车随心驰,约摸四五十分钟时间,我踏上了三里河桃花源这片神奇的土地。

    踩着软软的黄土地,我迫不及待地沿小道前行。走上高坡,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桃树千姿百态,一株株一簇簇相依相连,花枝婆娑,争奇斗妍。远处,不时飘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让人陶醉的歌声。八千亩桃花源里

,涌进了数万赏花人,撒满了桃林、阡陌。春风和着缕缕清香拂面,像是被裹进了桃花的暖阳。赏花人三五成群走着拍着,熙熙攘攘,仿若人在画中游。

    走近看去,棵棵桃树枝梢相牵,一字排成迎宾花廊,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贴近看时,那桃花儿仿佛在窃窃私语,哝着小嘴,粉嘟嘟的,煞是喜人。树间花丛中,靓妹帅哥儿端着照相机,快门不停地揿动。姑娘们不忍采下粉嫩的花仙子,把花枝拽到自己的刘海前,拍照留念。一瞬间,是绯红的脸蛋映红了桃花,更是灼灼桃花映红了姑娘的笑脸,真实地写意了唐代诗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境。

    游览桃花源,必然考究到一个“源”字,这不禁引起赏花人的追溯。据介绍,桃花源本是仙踪遗世。相传古时崂山有位高人,看破红尘又不愿遁入空门,偶见三里河前方山清水秀,连转三遭而流连忘返,便钟情地隐居于此,终日以栽种桃花为乐。日久天长,桃花漫山遍野,遂成桃花源。又传,三里河自九龙山蜿蜒而出,与板桥旧镇相去三里,桃花源啜饮了仙水,这里才宛若洒落八千亩锦缎。

    桃花源质朴得没有修饰,没有雕琢,赏花人完全被笼罩在原生态的景色里。忽见林边的草篷、栅栏,才注意到这些果农捍卫桃林的简陋设施。倏地想到,桃花源赐人的岂止是美景,还实实在在地奉献给人果实呐。于是,“大红袍”、“寒露蜜”、“离核”……凭着这些插在地头的标识牌的“诉说”,就足以让人垂涎。

    “啥时结桃子啊?”我不由得自语。园间一好客的姑娘快言快语:“落英就坐果,成熟期大约在七八月,两个桃子就足够一斤重呢。”“馋我们呢?那可要请客啊!”“给你们留着,欢迎再来桃花源!呵呵……”一阵银铃般的笑声过后,婀娜的身姿融进了桃花,爽朗的笑声荡漾在满山遍野,恰是应了诗人崔护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佳句了。遐想:这姑娘抑或就是诗人寻春遇艳的女子呐。此时,恨不得远离城市,远离尘嚣,露宿在林子里,美美地做一个桃花梦。

    桃花源离不开三里河的浇灌,三里河孕育了胶州的物质、精神文明,哺育了“三里河文化”。如今,胶州大白菜,胶州大秧歌早已闻名遐迩。三里河桃花源里,人面和桃花相映,物质和精神互辉。三里河正寄托着胶州人桃花般的梦想,奉献着一席款待五洲四海宾朋的桃花源盛宴。

    附:崔护《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传奇本事: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据《唐诗鉴赏辞典》第746页)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胶州三里河赏花会之春天的礼物
下一篇:胶州桃源赏花会之三里河赏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