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武文斌——早报记者方炜摄(李庆文)
纪念武文斌——早报记者方炜摄(李庆文)
“文斌走了,但列队点名他不能少!”
武文斌烈士塑像在都江堰
昨(3)日,都江堰市烈士陵园内,清明祭扫烈士活动暨武文斌烈士塑像揭碑仪式在此举行。现场除了社会各界的市民代表外,还有专门从河南赶来的武文斌父亲以及他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友。
父亲为儿子塑像揭碑
在松柏掩映的烈士陵园,109位烈士的身躯和衣冠长眠于此,其中就有济南铁军战士武文斌。 陵园左侧,武文斌烈士的半身塑像已矗立起来。上午9点半,哀乐中,武文斌61岁的父亲武中林和都江堰的少先队员代表们共同举起手,为武文斌塑像揭碑。“看着这么逼真的塑像,我感觉儿子就在眼前。”武中林红了双眼,不停地说,“儿啊,大家来看你了!”
所有参加祭奠的市民集体向烈士三鞠躬,之后默哀三分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武文斌的父亲、武文斌生前战友以及社会各界市民代表列队依次瞻仰烈士墓和武文斌烈士塑像。在武文斌墓前,老父亲久久站立,没有说话。一旁工作人员告诉老人,武文斌生前的遗物都在里面,武中林点了点头说:“谢谢大家了。”
至今列队要点文斌名字
在祭扫烈士活动现场,武文斌生前的连长李俊峰自责地说:“我当时带了82名战友过来,我曾答应大家要全部归队的,但是……”他说,至今他的心里都很难过。
李俊峰在武文斌塑像前敬了两次礼,鞠了三次躬。李俊峰透露,武文斌生前住的床铺至今还保留着,连队每天晚上9点列队点名报道的时候,第一个点的战士名字就是武文斌。平时演练、拉练返回连队后,大家都要站在文斌遗像前向他汇报。“我们相信,文斌跟着大家一起在战斗!” 李俊峰说,事实上,武文斌一直没有离开过大家。现在,李俊峰所在部队的战友都把武中林当成自己的父亲。“ 文斌虽然走了,但他又多了这么多儿子!” 李俊峰说。
对话武中林
《天府早报》:你这次到成都,看到了文斌的塑像,心里有什么话想说?
武中林:就是很感谢大家。真的,文斌走了,但大家依然记着他,我们全家人都觉得应该给灾区人民做点什么。
《天府早报》:四川人民很惦记你老人家,大家欢迎你经常到四川走走。
武中林:谢谢大家的关心。文斌在这里牺牲的,都江堰也是我和全家人的第二故乡,我们会常来的。
《天府早报》:这次到四川,你准备呆多长时间?
武中林:很快就要走了,快的话就今明两天,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天府早报》:上次你通过我们表达领养灾区孤儿的事情我们还在努力。
武中林:谢谢你们的热心。我想,如果领养孩子难以实现,我也会感到欣慰,因为这说明党和政府爱民亲民,让受灾的儿童都有了好的安置,我一样感到开心。
花絮:
1.上海志愿者挽着英雄父亲合影
昨日的祭奠活动结束后,一位来自上海的志愿者跑到武中林跟前,亲切地叫着‘武伯伯“,希望能和武中林合张影。这位志愿着挽着老人的胳膊,非常开心。愿望实现后,这位志愿着告诉记者,她叫乔艳艳,是一名来自上海团市委的志愿着。对于武文斌,她非常敬仰,心里一直想见见英雄的父亲,和老人说两句话。
2.武中林的干女儿陪同来蓉
在祭奠现场看到,一名年轻的姑娘一直陪在武中林老人左右。她是老人的干女儿。她说,自己叫杨柳卿,英雄的弟弟虽然走了,但她一定会让二老安度晚年。在干爸爸妈妈的家中,她会力所能及帮他们做家务活,和他们说说话。“英雄弟弟走了,他的担子我来接过!”她说。
英雄档案
武文斌,济南军区某师士官学员 。2008年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都江堰的命令时,被留守驻地的武文斌坚决要求上前线。6月17日晚,因劳累过度,武文斌牺牲。
武文斌牺牲后,他所在的集团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批准他为烈士。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他“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地震1周年 建川博物馆收藏数个“第一”
为纪念“5·12”汶川地震周年,昨(3)日,成都军区总医院向建川博物馆捐赠了一批抗震救灾实物,其中包括医院医疗队在灾区的第一面旗帜、在灾区搭建的第一顶救灾帐篷、抢救地震中第一位伤员使用的担架、以及地震伤员向医院赠送的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等。目前,建川地震博物馆正在紧张建设中。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表示,这些珍贵的地震实物将被陈列在地震博物馆的医疗区。
地震8分钟后 第一时间收治伤员
“这副担架是地震发生后,第一名来院的伤员所用过的。”捐赠仪式开始,所有在场的人首先向“5·12”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进行一分钟简短的默哀仪式。据成都军区总医院政委姚榕回忆,2008年5月12日14时36分,医院接收了第一个地震伤员,急诊科拿出担架将受伤男子抬了进去。紧接着,大批伤病员源源不断从都江堰、什邡等地震灾区送来。意识到灾情的严重,医院立即开启4个急救区,76顶红十字标志帐篷在露天迅速搭建完成。
姚榕称,将这些地震实物捐赠到博物馆,主要是为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和铭记那一特殊时刻,让大家积极投身到重建家园中。 他介绍,这次的捐赠活动是军区医院纪念“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1周年的6个活动之一,日后还将开展6支专家医疗队服务队回访灾区、举行抗震救灾书籍赠送、举办一次抗震救灾的图片展等活动。
灾区的首面旗帜 派出我军第一支医疗队
与第一副伤员使用担架,一同捐赠的还有医院医疗队在灾区的第一面旗帜,红色的底面上有“成都军区总医院野战医疗所”几个大字。这面旗帜在震后两个小时内就到达了都江堰,还远赴青川等地。
地震发生当日的17时30分,医院紧急抽调的由骨科、胸心外科等组成的医疗队,携带18大类79种医疗器械、药品和30余件军医背囊等急救器械、设备,第一个赶到都江堰灾区。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现场,医疗队救出40余名伤病员。当晚,又转移到受灾最重的聚源中学,冒雨营救出36名师生。医疗队员连续奋战72小时,从废墟中救出98名伤员。16日,医疗队驱车500公里,历时11个小时,赶赴重灾区青川县乐安寺乡。从震后8分钟收治第一例伤员,他们创造了第一时间大规模抢救伤员,第一个组织医疗队率先到达灾区,收治伤病员数量和抢救重症伤病员数量最多“四个第一”。仅12日当晚就收治450名伤员,送进总医院的伤病员涵盖所有重灾区,该院成为成都市医院中接收伤病员最多、救治任务最重的医院。医院收治重病伤员303例,其中被埋100小时以上的伤员5例。
留美博士后 给军医寄来感谢信
“亲人解放军,我向你们鞠躬……”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赵军写给成都军区总医院的感谢信。
2008年6月18日17时50分,青川县乐安寺乡大桥村43岁的村民曹兴华上山砍树搭建房屋时,不慎从6米高的树上摔了下来,村民们急忙把他送到成都军区总医院设在当地的抗震救灾“帐篷医院”救治。此时的曹兴华已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失血近2000毫升。医疗队全体队员立即进行献血,同时向附近救灾部队请求支援。5分钟后,济南军区某部133名官兵闻讯赶来献血。20时15分许,曹兴华脱离生命危险。
军区总医院医疗队成功救治曹兴华的消息不仅在青川灾区引起强烈反响,而且传到了一直关注家乡灾情、现在美国工作的赵军那里。当赵军得知姐夫曹兴华得救的过程后,提笔写下了感谢信。
彭州警方祭奠“5·12”英勇民警
昨(3)日,白水河派出所内,当地警方为在“5·12”地震中保护群众而不幸遇难的常瑞广、陈静两位民警举行悼念仪式。
昨日上午10点,白水河派出所内,民警们向常瑞广与陈静的遗像脱帽致敬,所长杨洪朝天鸣放数枪,向昔日战友致悼。悼念仪式结束后,民警们驱车前往九峰村谢家店,再访两名战友的遇难地。
指着谢家店一个乱石林立的山坡,所长杨洪说起“5·12”当天幸存者黄木香最后一次看到常瑞广、陈静时的情形。当天,常瑞广和陈静按例前往九峰村进行安全检查。“刚到不久,地震发生了。”常瑞广带着几名村民迅速从屋内冲出来,跑到公路边。村民们惊恐尖叫时,常瑞广大喊:“大家不要慌!”话音未落,地面开裂,洪水般的泥浆、碎石从地底涌出。等黄木香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全身埋入泥浆当中,只剩头部露在外面,而常瑞广等人已经没了踪影。
距离常瑞广遇难不远处的废墟,地震前是一处农家乐,陈静便是在农家乐的院外遇难的。当地村民艺盛琼回忆说,地震发生几秒后,陈静拉着两名村民跑到院外一块大石头旁,高喊:“不要慌,大家手拉手,抱住石头!”这时又一阵猛烈的地震波袭来,艺盛琼感觉自己被抛起一米多高,等她落地时,房屋已成一片瓦砾,周围再没有其他人。
前来祭奠的民警们在战友遇难地点上香烟,所长杨洪再次鸣枪致哀。(记者 李庆 侯林利 郑其 实习记者 李超 摄影 方炜 黄瑶 刘筱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