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当雄县格达乡羊易村支部书记扎拉(右)给灾民宣传灾后注意事项(10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湛蓝的天空,明亮的阳光,枯黄的草场……这是海拔将近4600米的高原牧区,西藏当雄县格达乡羊易村。47岁的扎拉行走在苍茫的高原草场间,他要赶往15公里外的五组安排救灾事项。从16年前当上羊易村党支部书记起,全村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扎拉深深浅浅的足迹……
灾难面前,他是主心骨
2008年10月6日下午,扎拉和50多名村民在村子附近的草场割草。蔚蓝的天空,暖暖的阳光,悠闲的牛羊,周围的一切静谧而安详。
忽然,大地伴着隆隆的响声剧烈震颤起来,抬头看时,村里的房屋纷纷轰然垮塌,扬起阵阵灰尘。“不好,地震了!”扎拉和村民们扭头就往村子跑。村庄遍地废墟,人们的哭喊声从废墟中传来。“共产党员都要冲在前面,救人要紧!”随着扎拉一声喊,羊易村二组13名党员跟着他冲进了废墟,三四十名青壮年村民也紧跟着跑了上来。
手扒、肩扛……扎拉带着党员和村民在第一时间展开生死营救,23名被埋在废墟中的村民很快被营救出来。更多的废墟要搜寻、众多的伤员要医治,扎拉果断地派村民热杰骑摩托车火速前往30公里外的格达乡报告灾情,请求救援。紧张地忙碌中,扎拉听到了亲人的哭泣声,他年迈的母亲和一岁多的小孙女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生命。
强忍着泪水,扎拉继续带领村民展开搜救。身受重伤的村民朗杰热泪盈眶:“要不是扎拉支书带着乡亲们把我这么快救出来,我肯定完了,他可是我们的主心骨啊!”
夜色降临,气温骤降,家园被毁的乡亲们怎么过夜,怎么吃饭?扎拉一边安慰着悲痛的村民,一边组织他们陆续搬入金珠玛米(解放军)紧急搭建的帐篷。高原的夜色中,扎拉不知疲倦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
10月7日,西藏自治区民政部门和部队的救灾物资陆续运达,一夜未合眼的扎拉又忙着接收救灾物资,组织人员统计、分发。谈起他遇难的亲人,扎拉的声音哽咽了,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泪光闪闪,“没有办法,村里人都需要我,这里的岗位需要我,我实在没时间啊!”
成群的牛羊在救灾帐篷外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扎拉感触地说:“好在有党和政府、有金珠玛米的大力支援,我们有住的、吃的,受伤的人也都在治疗。下一步我们就要抓生产,因为我们的牛羊还在,牧场还在。”
从救灾帐篷领出食品、衣物的村民边巴神态渐渐恢复了平静,他说:“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扎拉支书一直在帮我们做那么多事。有他在,我们的心里塌实得很!”
群众眼里,他是贴心人
10月7日以后的许多天,西藏军区总医院当雄地震伤员的病房里,总能看到一个忙里忙外的藏族姑娘,她就是扎拉的小女儿嘎珍。“爸爸怕这里的医生护士听不懂藏语,就让我来照顾村里人,并且给他们当翻译。”嘎珍说,那些需要照顾的村民始终是父亲心中的牵挂。
72岁的羊易村五组村民嘎玛德庆老人至今都清晰记得4年前的那个风雪天。2004年10月,一场暴风雪突然袭击了位于海拔4900米的五组,一夜之间,全组有100多只绵羊被冻死,嘎玛德庆老人家里被冻死的绵羊就有20多只。作为牧民家庭,绵羊就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啊!早来的大雪盖住了牧场,而家里还没来得及储存多少过冬的饲草,家里的200多只绵羊吃什么呢?嘎玛德庆老人忧心如焚。
远远地,茫茫雪原上出现了一队黑影。“应该是扎拉支书带人帮我们来了。”嘎玛德庆老人心中涌起一阵喜悦。黑影越来越近,是一群人赶着马和骆驼,驮着成捆的饲草。走在队伍前面的,就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扎拉支书,深褐色的藏袍、黑红而瘦削的脸庞……
“是党培养了我,派我在这里给村里人服务,我就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扎拉说,20年前自己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生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郑重誓言。
从1999年至今,在扎拉带领下,全村38名党员先后为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以及孤儿捐款捐物30多次,捐赠现金2万余元。
发展路上,他是领头羊
灾难过去,羊易村群众临时居住的保暖帐篷里冒起缕缕炊烟,酥油茶的香味在空气中飘散。与上级派来的干部一起,扎拉又开始研究起村里牲畜冬季出栏问题。虽然遭了灾,但生产发展、村民增收的事情依然是扎拉工作的一个重点。
羊易村是典型的牧业村,为尽快带领村民致富,扎拉自己先通过乡政府从羊八井农村信用社贷款做起畜产品生意,同时帮助一些有生意头脑的群众贷款从事畜产品交易,想方设法解决村民发展上的资金困难。近3年来,羊易村群众共贷款60多万元,有20多名村民开始从事畜产品交易。在扎拉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不懈努力下,村民逐渐克服了牲畜“惜杀、惜卖”的传统观念,牲畜的出栏率逐年上升,商品率达到46%,羊易村群众今年的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将超过2000元。
村里不少人的腰包鼓了起来,但扎拉始终牢记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想尽办法帮助那些贫困家庭。
今年61岁的嘎玛凯曲过去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当年家里仅有的财产是一顶破旧的牛毛帐篷。为了帮助嘎玛凯曲脱贫致富,扎拉先是从上级部门争取来1000元钱,鼓励嘎玛凯曲买些羊来饲养。没有想到,长期懒散惯了的嘎玛凯曲把钱花在了吃穿上,1000元钱很快没了踪影。“扶贫要扶志”,扎拉依然耐心地找嘎玛凯曲谈心,破除他的“等、靠、要”思想,又组织群众捐款为他买了100只羊。嘎玛凯曲终于振作起来,迈入了村里富裕户的行列。
……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漫山遍野生长着一种那扎草,纤细的茎叶,青黄的色彩,淡淡的小花。牧民们说,那扎是哺育高原的生命之草,虽然极平凡,它却顶风冒雪,紧贴大地顽强生长,用它生命的绿色,滋养着这片高寒的土地和成群的牛羊。人们说,扎拉就是雪域高原上的那扎草,因为他,羊易村的土地显得如此生机勃勃…… (申 琳 张 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