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奥健康相约3·15特别专题
·青岛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
·戴中伟律师谈私募融资中 ...
·冠杰台球会馆台球赛有奖 ...
新闻中心>特别报道>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为了藏族老人幸福——刘奇葆关心藏区大纪事
 

青岛新闻网 2009-02-24 10:27:51 四川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2月19日,塔公草原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四川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在康定县塔公乡举行热烈的启动仪式。受邀前来参加启动仪式的藏族老人柯罗德西终于再次见到了她时常念叨的省委书记刘奇葆。

    德西老人久久地拉着刘奇葆的手,泪眼婆娑。她哽咽着说:“感谢刘书记!您真是我的大恩人!在您的关心下,我的生活困难解决了,病也好多了,刚做了唇腭裂手术,吃饭、说话都利索多了!真心感谢党
和政府对我们藏族群众的关怀!”

    刘奇葆紧紧握着德西老人的双手,仔细端详她的面容,那张曾经因先天性唇腭裂而变形的脸庞,已恢复正常,更显年轻。

    民生问题就是要这样一桩桩、一件件地解决方可见效,口号既不能取暖,也不能当饭吃

    从藏族老人柯罗德西用片石、牛毛毡等材料搭成的低矮破旧的住房中弯腰走出来,抬头就能看见对面山上四季不化的雪峰。洁白的雪峰在正午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

    从2008年9月到今年初,德西老阿妈在这个地处海拔4500多米高的“家”里一次又一次地接待了来自省城的客人。

    为落实刘奇葆的指示,省公安厅、民政厅、卫生厅以及甘孜州的干部已数次前往看望德西和她的丈夫,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一切源于那次相遇。65岁的柯罗德西没有想到,那一天,会成为她命运的转机。

    2008年9月8日,在雅江县卡子拉山警务站调研后,刘奇葆信步走进警务站旁边德西老人的家——一处低矮、破旧的临时住房。

    昏暗的屋里,摆放着锅碗、被褥等极其简陋的生活用品。屋中央的火炉已被熏得漆黑。屋角垒起作墙的片石在风雪中已经垮塌。

    直观的穷困景象让刘奇葆心情沉重。交谈中,刘奇葆还得知,因为高寒潮湿,多雨雪,患有先天性唇腭裂的德西老人还患有风湿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老人家,你们受苦了。”刘奇葆紧紧握住德西老人冰凉的手。

    10多年前,德西和老伴从理塘县搬到雅江县境内国道318线旁边的卡子拉山口,搭起20多平方米的简易住房,靠给过往货车加水所得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有时一天收入仅几元钱。

    体弱多病,收入微薄,生活条件艰苦。“绝不能眼看着群众过苦日子、穷日子而无动于衷!”刘奇葆当即嘱咐随行的干部:进一步了解情况,切实解决好两个老人的生活困难。

    一次偶然相遇,成为省委书记深深的牵挂。返回路上,刘奇葆多次嘱咐当地干部,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冷暖安危。

    2008年9月底、10月初,关于解决两位老人实际困难的两份专题报告先后送到刘奇葆的案头:两位老人已纳入农村低保;他们居住的年久失修的房屋纳入农村“减灾安居工程”;雅江县公安局将他们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去年10月,省卫生厅还将德西老人接到成都,住进省骨科医院,组织专家对她的身体情况进行了全面、仔细的检查。德西老人双膝肿痛、腰背疼痛10余年,双髋疼痛两年多,现双膝成“O”形,活动度受限,右膝内翻畸形明显。医院诊断为:双膝滑膜骨软骨瘤、双膝退行性骨关节炎、退行性脊柱炎等疾病。

    医院针对德西老人腰部和双膝进行了传统中医药治疗,两个多月过去了,德西老人腰背部疼痛已有较大改善,左膝关节肿胀明显消退,右膝关节肿胀也有好转。同时,省卫生厅还将德西老人的丈夫也接到成都检查身体,治疗疾病。

    2008年12月19日,省卫生厅又将德西老人送到省人民医院整形科,进行“唇腭裂”整形矫正手术。手术效果很好,德西老人很满意。

    今年初,德西老人回家后,省卫生厅还与理塘县卫生局联系,将德西和她的丈夫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范围,并安排理塘县医院作为他们就医的联系单位,每年为他们作一次免费体检……

    一个个实际困难的解决,久违的笑容绽放在两位老人脸上,德西老人逢人就说:还是共产党好啊,帮助我们藏民做大好事、大实事。

    新年前夕,还有一件事得到落实:雅江县公安局拨了专款,为卡子拉山警务站购买了柴火和钢炉,增添了被盖等过冬物资,完全能够满足警务站民警过冬需要。这件事也是刘奇葆十分牵挂的,他一再说:在冰天雪地里执勤,不能让干警们冻着了!

    得悉两件事的处理情况,刘奇葆十分欣慰,他批示:民生问题就是要这样一桩桩、一件件地解决方可见效,口号既不能取暖,也不能当饭吃。

    刘奇葆进一步指出,这两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得到初步解决,证明我们有一定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到人,抓到户,抓到基层。他希望各级各部门举一反三,坚持抓好藏区民生问题。他特别指出,草原地区的民生工程,要更加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注重对地方病和多发病的防治。

    解除藏族同胞的生活困苦,解决高海拔地区公安干警的过冬难题,虽是调研途中偶然遇到,但它反映的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和必然取向:群众利益至上,民生问题优先。

    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既要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又要制定扶贫帮困的治本之策

    2008年3月初,甘孜州石渠县遭受特大雪灾,因灾死亡牲畜6万多头,倒塌、受损民房4000多间。

    石渠灾情牵动着正在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刘奇葆的心,他及时作出批示,要求首先保灾区群众吃饭、穿衣和居住,然后支持恢复重建。数日后他又要求,抓紧在甘孜全州开展核灾工作,把救灾工作做细做实,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

    在石渠县牧民昂措家行将断粮的时候,县妇联副主席泽翁拉姆和另外一个女同志踏着几十厘米厚的积雪送去了50公斤大米。“你们给藏家带来了温暖!”昂措感动地说。

    石渠雪灾50年不遇,但灾区没有因灾死亡一人。

    翻看刘奇葆来川工作后就藏区工作作出的一件件批示,内容多集中于如何让群众脱贫致富、让藏区孩子上好学、让藏区群众有更好的医疗条件。

    从第一次踏访甘孜、阿坝,如何解决好藏区民生问题就成为刘奇葆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2007年12月14日,刘奇葆踏上了前往甘孜、阿坝调研的路。这一天,距他担任四川省委书记不到半个月。

    初冬的高原,寒风凛冽。刘奇葆先后深入到甘孜州、阿坝州的七个县调研,他同藏族同胞拉家常,谈收入,还特意来到金川县马尔邦乡八角塘村郑子珍家,看望慰问大骨节病患者。

    他说得最多的还是民生。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关心群众的就业、就医、就学。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既要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又要制定扶贫帮困的治本之策,加快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

    2008年5月6日,一个阿坝州80多万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在红原县麦洼乡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刘奇葆走进藏族村寨,一户一户看望大骨节病患者。与藏区干部群众促膝谈心时,他一遍遍地讲,这项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试点,站在新的高度,要统筹试点工作与藏区发展稳定其他工作,把实施富民安康工程扩大到整个藏区,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和各族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刘奇葆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富民安康工程推进情况,并确立了“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把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和谐稳定作为藏区工作主线,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加强学校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固本强基,构建藏区工作的长效机制——这既是对以前藏区工作经验的继承,更是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的发展。随着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有序实施,四川藏区必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今年1月18日上午,刘奇葆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甘孜代表团审议。刚一落座,他就向来自牧区的代表询问帐篷新生活行动的进展情况,并在当晚与来自牧区的省人大代表一道来到帐篷制作现场,详细了解帐篷加工情况,就帐篷内生活设施的设计和生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作为一个民生问题,“帐篷新生活”在刘奇葆心中有极重的份量。

    2008年9月,刘奇葆在甘孜州调研时,随机走访了几户牧民的家,参观了他们游牧生活居住的帐篷。

    帐篷内的景象令他心情十分沉重:漏雨、漏风、防冻效果差;生活设施简陋、落后;因为潮湿,牧民风湿病高发。

    不能再让牧民群众生活在这样的帐篷里!刘奇葆当即提出,要帮助游牧民群众设计适合游牧生活的帐篷,做到防风、避雨、防潮、保暖,同时设计推广适用、便携、经济的卧具、厨具、照明、广播、电视等帐篷生活设施,让他们在放牧过程中也能享受现代生活。

    这就是“帐篷新生活”。当刘奇葆在调研途中询问藏族群众,想不想要这样的新生活时,大家都感动地回答:刘书记真是有心人,把藏族群众的生活问题考虑得这么周到,我们非常欢迎!

    我省藏区有纯牧民11.16万户、53.3万人。他们居无定所,交通、教育、医疗、通讯等基本公共服务难以配套。解决好牧民群众的帐篷生活问题,是改善他们生产生活条件的第一件事。

    2008年9月底,刘奇葆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藏区发展和民生问题,决定实施帐篷新生活行动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为从根本上改善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起投资18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亿元),启动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用4年时间,通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公共财政支持、牧民群众自愿自建,基本解决未定居牧民群众和仅有简陋居所牧民群众的定居问题。

    在牧民实现定居的同时,还将在定居区配套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与牧民定居生活相适应的教育、卫生事业,在全省藏区牧区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

    消息一传出,受到藏区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赞同,认为这是广泛惠及民生的举措,牧民群众将大受其益。

    2008年10月8日,省政府又出台《关于推进富民安康工程实施牧民定居计划的通知》,紧接着召开全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工作动员部署大会。

    今年2月19日,我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正式启动。同时,牧民定居总体规划和州县具体规划、定居点选址等工作已完成,10万顶帐篷正陆续运送到藏区州县,帐篷内部生活设施正加紧生产,首批2万套帐篷内生活设施已运送至各项目实施县。

    省委、省政府还将在民族地区大力推进大骨节病和包虫病防治工作,帮助病区群众尽快摆脱贫困、消除病痛;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帮助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到重点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全免学费、住宿和生活费,并尽力帮助实现就业。通过实施这些民生工程,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幅度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的启动实施,是省委“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的细化落实。随着这些民生工程的有序开展,四川藏区必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雪山上的艳阳将更加温暖。 (记者 方晓哺 李伟)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