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17届3中全会今日召开 将审议农村改革重大问题

来源:金羊网-- 2008-10-09 05:36:22 字号:TT

    新快报10月9日报道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

    土地管理制度突破空间有限

    业界预期,本次会议将在粮食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多方面有所突破。

    相关人士透露,本次会议呼声较高的几大专题,可能土地管理制度突破空间有限,而农村金融方面由于明确税收和财政扶持可能将有较大突破。

    “在土地管理制度方面,还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制度不变。”这位人士表示。

    此前由于部分土地承包即将到期,1997年,国家决定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不变。从实际情况看,截至2000年,全国已有98%左右的村组开展了延包工作。如果扣除沿海发达地区、城镇郊区实行招标承包的责任田以及各地预留的机动地,实行家庭承包的耕地承包期达到三十年的占95%以上。承包期不足三十年的,大多数在已经或者列入城镇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城镇郊区。

    上述相关人士表示,“在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方面将态度明确,比如允许农民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等。”而此前市场呼声较高的土地承包经营可用于抵押预计也难有突破。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农村形成的现在这种基本制度,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总体上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倘若没条件在农业外部的宏观环境上作重大政策调整,就应该继续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不要轻易改变。

    据悉,在农村征地制度方面,还将逐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对于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的,可以允许农民以多种方式参加开发和经营,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新农合”标准将逐步提高

    “我个人认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在‘三农’之外。”一位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官员表示,只有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使一部分农民走出土地,从而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才可能实现规模化经营。他举例说,比如最近的牛奶事件,背后是奶农散养不能形成规模带来的产业困境,“比如农村金融,再好的政策,没有规模经济也将难以形成贷款需求。”他表示。

    “发展‘三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相信本次全会的讨论将涉及农业改革的方方面面。”消息人士称,比如在城乡一体化建议方面,应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入学、公共卫生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加快城镇化建设。

    而在农村医疗卫生及养老保险制度方面,专家分析,“新农合”的标准在未来几年将逐步提高,农民养老保险也将逐步试点推开。

    (据《第一财经日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年底超百家

    银监会明年将扩大试点范围

    据新华社电 中国银监会昨日宣布,已有6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预计到今年底将超过100家。银监会在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政策和成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从2009年开始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目前,银监会正在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完善配套政策,对扩大试点区域、规模、方式和数量作出具体安排。

    农改将释放数十亿土地财富

    新快报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围绕土地制度的相关政策调整将成为本轮农村改革的关键。

    单纯从数据上来分析,农改将释放数十亿的土地财富。按照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说法,中国农民宅基地房子按照市场价值估计,高估有20万亿元,少估一点也有15万亿-18万亿元,而之前由于宅基地和建设其上的住宅无法流转,这部分价值实际上是被封冻了起来,直接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实现,而流转后将这部分价值释放出来。

    这还仅仅只是对小部分农村宅基地价值的估算,更大部分则是在18万亿亩耕地使用权可流转和承包期大幅延长,将释放出更多财富,从而成为带动农村消费、城市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关键问题的重要支点。所以这一改革一旦开始,可望催生数十万亿的土地财富。

    农民进城先解决户籍土地

    重庆成都开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破冰之旅

    2007年6月,重庆和成都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自此,一场统筹城乡差别、平衡城乡利益、重建社会结构的变革开始了破冰之旅。

    根据统筹城乡改革方案,重庆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农村金融制度、行政体制等改革。到2020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4∶1降到2.5∶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将由目前的46.7%上升至70%。

    改革突破口选择“农民工问题”

    重庆市3100万人口中有80%左右在农村,700多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进城农民工“城乡候鸟”的身份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农民工问题十分突出。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表示,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徐强介绍说,到2020年,重庆市将有1000万农民工进城变为新市民,政府将为此在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农村金融制度、行政体制等六个方面改革,形成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

    系列保障制度让农民变市民

    去年2月,作为改革试验区的先行示范区重庆九龙坡区探索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试行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等12个配套制度,以解决农民变市民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权益不平等问题。区委书记刘光全告诉记者:“城乡统筹改革难点在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如果农民进城没有享受相应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那么城市户口只是一张废纸。”

    其一,探索“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换宅基地”的办法解决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上的阻碍。

    按照“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要求,拿出原农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腾出80%左右的农村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用多得的土地出让金等收益来补贴农民购房。这样算下来基本上农民不花钱每家就可以住上80平方米的高标准的城市小区房。

    其二,确保农民户籍变市民后,能够享受到城市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培训、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专家称:“这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可以使农民真正变得和市民一样!”

    统筹城乡改革落脚点直指民生

    作为一个城乡收入差距高达4∶1的西部地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落脚点直指民生。能不能充分就业也是农民工进城的保证。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指出,即使是到2020年重庆城镇化率达到70%,仍有约1000万农民住在农村。城乡之间的保障体系差距很大,这也是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以来,重庆市有农村居民的39个区县已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0多万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重庆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行办法》分别从去年7月1日和10月1日起实施,这样,与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配合,将形成无缝覆盖的全民医保体系。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