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青岛招商> 头条新闻 > 正文

山东实施工业新特优工程

1
青岛新闻网 2008-08-28 15:29:44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8月25日,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山东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据介绍,“新特优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新”就是创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再造工业发展的新优势;“特”就是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优”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优化资源利用,优化生态环境。

    “新特优工程”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5%以上;主要工业企业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70%,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32%;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达到95%,其中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省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达到350个,总营业收入2.9万亿元;中国名牌达到350个,山东名牌达到180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10件;节能减排在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取得新进展。

    《意见》圈定了“新特优工程”重点发展领域,并制定出具体措施——

    围绕“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具体措施是,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凝练一批新项目。加快发展信息产业,重点抓好软件、动漫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发展。以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通和市场信息化、产品信息化,重点对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和医药9个行业,实施信息化技术改造。

    围绕“特”,立足本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梯次转移规律,以汽车、船舶、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工电器、农业机械、煤炭机械等七大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含量、高现代化水准、高市场欢迎度的特色产业链和特色工业品为重点,研究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配套中小企业拉长产业链,加快培育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地域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特色产业集群。

    壮大特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色龙头企业,推动特色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导特色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剥离专业化强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延伸。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从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搞好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合理确定特色园区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配套能力,延长拉伸产业链,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

    发展特色产品。突出山东工业的特色优势,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建立较为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水平,促进重点领域重大装备的创新和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配套产业链完善的特色优势产业。

    围绕“优”,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家电、家具、工艺美术、化工、医药、轮胎、水泥、钢铁、铝等十二大传统产业,培育自主知名品牌,推进节能减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明确技改投入的方向和重点,避免一般化工业的盲目扩张,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普遍改造,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抓住国家外汇充裕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加快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意见,围绕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搞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大力实施质量兴省和品牌带动战略。引导企业增强综合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对产品被评选为中国名牌、山东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国内外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支持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以共伴生矿和工业“三废”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废旧家用电器、电池、灯具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余热、余压等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搭上世博列车的茅台白金酒能否顺风顺水?
下一篇:青岛大商圈羽翼渐丰 今年新引进6家著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