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宣传海报
尖刀班正在突破“敌”前沿障碍(资料图)
2007年岁末,南京军区某旅新兵大队,一位集团军首长看望刚刚入营的新兵。他问:“同志们看过电视剧《士兵突击》吗?”在场的新兵纷纷点头,高声回答:“看过!”有几名新兵说,我们就是看了这部电视剧,才来当兵的。这位首长回头对带新兵的干部骨干说:“你们要把观看《士兵突击》作为新兵入营的教材,带兵人和新兵都要像‘许三多’ 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尽早帮助新兵实现军旅人生第一次‘突击’。”新兵流行语:“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新战士小毛是带着到军营干一番事业的理想入伍的,可来了没几天,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干什么都不认真,并向中队递交要求离队的申请。指导员陈量涵找他谈心,他说出了心里话:“部队确实很关心我们,但每天操场、饭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太单调,没多大意义。”
进一步调查发现,不少新战士怀揣入党、学技术、考军校等个人“小九九”入伍,对入伍为什么、参军干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考虑不多。旅里针对新战士的这些特点,把观看电视剧《士兵突击》作为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并组织他们就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展开讨论。
六中队城镇籍新战士王斌,原想在部队平平安安“混”两年退伍,回家安排个好工作。他从电视剧中看到,分到红三连五班的许三多,处处寻找“有意义的事”干,在别人打牌、睡觉的时间里修成5米宽的标准坦克路,并从一名公认的笨兵成长为“兵王”。王斌深情地说:“感谢许三多,他让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这句许三多的经典台词,在新兵中成了流行语。
很多带新兵的干部骨干强烈感受到,新战士的精神状态昂扬了,工作态度积极了,训练热情高涨了,与战友相处更和谐了。
新兵表决心:“不抛弃,不放弃”
来自江西萍乡的九中队新战士陈妹入伍前是个“军事发烧友”,《士兵突击》播出后,他又买来光碟一连看了4遍,许三多说的很多台词他都能倒背如流。“当个许三多式的好兵!”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来到了军营。
“陈妹刚来时什么都跟不上,但是他非常能吃苦。凡事他都和许三多比,他说干什么都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陈妹的指导员童爱贤告诉记者。
随着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许多新战士明显感到了不适应。新兵大队让他们向《士兵突击》中的人物学习,正确对待艰苦,引导他们只要拥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家乡在安徽农村的战士陈林杰,家里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供他们弟妹3人上学,情况跟许三多十分相似。观看《士兵突击》后,他在给中队的思想汇报中写到:“许三多能从‘最差的兵’成长为一代‘兵王’,我为什么不能。我的先天条件比他好,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我都不会给部队丢脸,不会给望子成龙的父母丢脸……”
八中队新战士刘涛,体能素质比较弱,单杠只能拉3个,跑3公里总是落在最后,一个个“拦路虎”让他信心全无。观看《士兵突击》后,他像变了个人。他在网上发帖写到:“顶得住和顶不住是一个选择题,但许三多告诉我,不抛弃、不放弃是唯一的选择!”他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补差计划,每天坚持做俯卧撑、负重下蹲、仰卧起坐,10天下来,他的体重由85公斤下降到79公斤,训练成绩也赶了上来。
带兵骨干说:“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
屏幕上,许三多处处出错,感到十分自卑,还遭到战友的嘲笑,班长史今则像个大哥哥一样耐心地帮助他……一段录像过后,新兵大队政委陈延祥给带新兵骨干上起了“真心知兵、真情爱兵、真诚帮兵”的教育课。
有这样一个小“插曲”。一天晚饭后,旅政委秦树桐路过训练场时,发现还有人借着灯光在搞训练。走近一看,一个班长正给几个新战士开“小灶”。秦树桐当即予以制止,并对那名骨干解释了不开“小灶”的原因。
随着新兵训练全面展开,一些带新兵骨干为了赶进度、提高训练成绩,产生不同程度的急躁心理。
“班长是新兵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方法不对头、态度不端正,不仅新战士训练水平提高不快,甚至还有可能引发安全隐患。”陈延祥告诉笔者。他们及时组织带新兵骨干开展“我在新战士心目中的印象如何”、“史今带兵的秘诀是什么”等讨论。很多骨干认为,史今用“每个人心里都长着花,一朵一朵的,可漂亮了”、“今天比昨天进步,这就是希望”等教育了许三多,也改变了许三多,成就了许三多。这些方法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带兵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