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专题 > 教育类专题 > 韩国人在山东 > 图片 > 正文  
 
耕耘,在“品”字型大青岛的新一极

青岛新闻网  2006-11-09 17:56:59 

 

   

    深秋的暖阳照耀着城阳大地,青岛出口加工区,一座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雏形已呈现在人
们面前。

  前不久,世界最大的园林机械生产企业德国斯蒂尔集团投资4500万欧元在青岛出口加工区建设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项目隆重开业。据统计,今年1-8月份,出口加工区新签约外资项目8个,增资项目2个,投资总额1.44亿美元,注册资本6000多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3

  900多万美元;引进外资总额、注册资本和实际到账外资在全国59个出口加工区中分别排名第4位、第5位和第3位。

  青岛出口加工区是2003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三批出口加工区之一。2004年8月3日正式封关运作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累计签约外资项目29个,投资总额42336万美元,注册资本18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963万美元,保持着强劲发展势头,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已然崛起。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内外资企业纷至沓来;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各式车辆穿梭期间;一幢幢气派的大楼代替了低矮的平房……

  这一切,凝聚了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战略决策,也凝聚了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

  新战略奠定大格局

  着眼于青岛市“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战略需要,城阳区委、区政府将青岛出口加工区选址于目前尚未开发的“红岛组团”一侧——河套街道,就是要通过青岛出口加工区2.8平方公里核心区拉动周边45平方公里的配套产业区开发建设,同时以配套产业区的发展为核心区提供支持,形成核心区与配套产业区互动发展的局面,进而把28.7平方公里的高档生活服务区带起来,约220平方公里的辐射带动区拉起来,构筑起一个大出口加工区的框架,拉动红岛组团的崛起,加快实现“大青岛”的战略构想。同时,破解城阳西部多年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难题,统筹区域发展。

  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用当地群众的话说“这里麦子没有麦蒿高”。与其他出口加工区相比,青岛出口加工区没有设在国家级开发区内,在没有任何优势的前提下,城阳人硬是凭借一种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在这里创造着奇迹: 实现当年获批、当年完成设施配套、当年通过联合验收;用9个月时间完成一期设施配套;封关运作仅两年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实际利用外资在全省5个出口加工区中均排名第一。

  高标准推进配套建设

  特殊的定位使青岛出口加工区面临着巨大挑战,建立之初周边还完全是一张白纸,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基础设施。由于没有可以依赖的国家级开发区的财政支持,建设资金非常缺乏。然而加工区要发展,基础配套设施必须要完善,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城阳区不等不靠,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融资和建设,在融资主体单一、渠道狭窄、可抵押物少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融资力度,加强与金融系统及投资机构的合作,积极吸引中长期贷款投入,大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对加工区开发建设的支持,积极做好经营城市的文章,基本满足了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

  时间紧,任务重。处处讲求一流的城阳人坚持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重点工程必须保证由一级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同时,加强工程监理,做到一家施工单位配备一家监理公司,确保工程质量。为确保工程进度,城阳区昼夜奋战,科学调度,使30多个施工单位、上百部的运输车辆、上千人施工队伍,同时施工,交叉作业,有条不紊。

  凝聚着决策者们的心血,凝结着建设者们的汗水,硬是在一片荒芜的田野上,矗立起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出口加工区。道路网络纵横交错,厂房林立,道路、绿化、污水处理、水电气设施、住宿、娱乐场所、医疗逐步完善,区域环境不断改善,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工业新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核心区一期1.7平方公里实现了“九通一平” ,已有10余家企业投产,预计至2006年底,投产企业将达到20家,在建企业15家,出口加工贸易企业群体初步形成。

  根据核心区与配套产业区同步开发、同步招商的开发思路,城阳区邀请加拿大丹尼尔 “阿博联合设计院”对配套产业区进行了高标准的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目前配套产业区开发建设全面展开,路网、管网主框架基本形成;水、电、气供应设施已完工,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园区发展需求;以BOT形式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管线工程开工建设;职工公寓完工建筑面积已达4万平方米,并有2000多名职工入住……

  用心做好每个项目

  招商引资,尤其是引进高质量项目是加快出口加工区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城阳区始终紧抓不放。

  是什么原因使青岛出口加工区在较短的时间里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涌入,并纷纷开工建设?自正式封关运作以来,这里坚持“投资者是上帝加朋友,对外商只准说如何办,不能说不能办”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了外商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三大体系,并致力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快速、便捷的服务,赢得了外商的青睐。

  外商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按照“项目签约,余事我办、全程跟踪”的服务理念,这里对签约项目实行定点联系人制度,对重大外资项目实行现场办公,从而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如围绕日本星电电子有限公司的落户和审批,加工区专门派出一名管委领导靠在这个项目上,并抽调专业人员帮助企业跑审批、搞规划、做设计,该项目从签约到审批只用了正常工作日一半的时间,从签约到开工投产在一个月内实现,为该企业争取到诺基亚手机的大批订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青岛斯蒂尔动力工具有限公司的审批仅用了三天时间,青岛奥技科电子公司的审批也在短时间完成,据统计,落户加工区的企业从签约到完成审批均是提速进行。

  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出口加工区的服务力求做到“三个不”:不受时间影响,节假日也安排专人值班;不受部门限制,即使一个部门接待也可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办公;不受地点限制,既可上门服务,也可跟踪服务。做到以服务感人,以效率服人,以感情留人,使加工区的投资环境对外商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吸引力。青岛丹庵电子公司是韩国独资的高科技电子项目,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在厂房、设备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迟迟招不齐员工,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企业投资者万分着急。加工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派专人为企业招聘熟练工人,在市区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小型招聘会,终于在短时间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首先,建立完善了驻加工区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外管、工商、环保、国税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为企业与职能部门间进行沟通与协调铺设交流平台,去年以来,仅通过驻加工区部门联席会议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9个,办结率达到100%,外商满意率达到100%。其次,积极推动驻加工区各职能部门对企业实行创新服务,如积极推行电子报检,提高了进出境货物的通关速度,由目前的人工报检的15分钟缩短为3分钟;建设了植物检疫常规检测实验室,一个检测项目就可节约过路过桥费、燃油费、停车费等约107元,社会效益可观。第三,建立区内企业定期走访制度,定期召开区内外商座谈会,广泛听取外商的意见,及时协调解决区内企业在开工投产、生产经营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客商提供高效率、快节奏、全方位、超优质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以优质的服务坚定外商的投资信心。日本尖能办公用品有限公司是加工区引进的第一家企业。该企业开工投产后,迟迟找不到处理下脚料的配套企业,给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加工区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安排专人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并四处替该企业寻找配套公司,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问题。企业投资者对加工区的优质服务和投资环境非常满意,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全部企业迁到加工区,并积极引介了日本其他客商前来投资。

  他们还逐步建立海外自主招商网络。城阳区本着“媒体宣传、内外并举、登门招商、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的招商原则,先后组织有关招商人员赴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拜访企业,举办投资说明会,基本上每月要拜访上百家韩、日、欧美的知名企业。在韩国开通了韩文的青岛出口加工区网站,建立了与智利智中经济贸易促进会、新加坡新中企业发展中心等经济团体的友好关系;先后与多家国外企业和机构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或委托招商协议,逐步建立起海外自主招商网络。

  加工区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高质量项目。城阳区将项目引进重点放在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四大产业,着力构建特色化产业集群,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企业入驻标准,对项目投资额度、出口创汇、投资强度、出口比例等做出明确规定。据介绍,在已批准的项目中,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1646万美元,注册资本过500万美元项目16个,占项目总数的64%;采用新技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15家,占总项目数的60%,3个项目产品填补青岛市空白,有3个项目产品全球销量第一,4个项目为高新技术项目,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两大产业雏形。今年6月,由世界500强、美国泰科国际集团投资建立的泰科电子(青岛)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总投资5000万美元,主要生产电子、电器、光纤连接和内连装置、装配等相关高科技产品,预计2006年出口创汇可达1亿美元,成为目前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桥头堡”。

  今天,在青岛出口加工区这片开放前沿的热土上,“永不说不,马上就办”的服务理念可以说处处体现。从项目审批到开工再到生产,都为企业提供最周到的服务,不仅有“外商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体系,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在高效、流畅地运转,在创造着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尤其是“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海关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货物通关速度。

  良好的投资环境受到了外商的广泛赞誉和好评,提高了外商的投资热情和信心。青岛尖能新租了7000平方米的厂房,目前正进行内装修,10月左右可正式投产。和青岛尖能有类似感受的外资企业,在出口加工区有很多。2006年一季度,德国斯蒂尔园艺机械项目完成增资,注册资本上升至2000万欧元,投资总额达到4500万欧元;日资企业星电高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也完成增资,投资总额升至2700万美元。

  加快推进核心区、配套产业区、辐射带动区、生活服务区四位一体、联动发展,一座园林生态型、大进大出型、高新技术型的一流出口加工区已然成形,青岛市“三点布局”中的重要一极正在崛起!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青岛骑行团抵渝宣传奥运(图)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 迅速成就高水平软件人才,限量报名
· 青岛华臣电影城11月18日盛装启幕
· 激情1+1大型单身白领派对
· 美国童乐儿童英语免费学(送教材)
· 麦凯乐盛恩回馈10日 商品促销
· 对外经贸大学MBA十班开始招生
· 青岛唯一全外教授课的英语学校
· 走近大师,俄罗斯当代油画展开幕
· 极地海洋世界欢乐卡限量火热销售中!
· 岛城最大的外语培训基地—赛思
· 俊男靓女快点来-齐鲁情缘交友网
· 天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班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