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金的漫画 |
   刘红星    最近,我们告别了两个老人,一个是巴金,一个是荣毅仁。
   在感慨岁月无情的同时,作为一名新闻从
业者,我一直在想,在当下到底该如何纪念。仅仅是炒作一把,热闹一番,还是用一种建设性的眼光来看待。    巴金生前不事张扬,于是其女也承父志不同意设立巴金文学奖。巧合的是,荣毅仁一生奉行“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的信条。他们尽管声名显赫,分别在文坛和商界创造了不老的传奇,但是活得却很低调。这大概就是一种大境界。
   近期关于巴金先生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我觉得不能单纯把他理解成一个文学符号,或者是一种武器,来评判当下一些美其名曰为文人者。按我的浅显理解,巴金从五四文学中走来,到后来建立了现代文学馆,一直是深沉的爱国主义在支撑着他,五四文学是青年的也是爱国的,巴金尽管后来老了,《随想录》也写得沉甸甸,但是他的精神内核只能用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来概括。我也深信,只有如此胸怀者,才能成为大家。
   与巴金不同,荣毅仁20出头就开始经商,通过他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把一个家族的荣辱沉浮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从资本家到上海市副市长,以及后来的“红色资本家”,他的身上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90年代初有一本书《荣氏家族》,简单介绍了这个家族的商界奇迹,据说后来鼓励了不少人勇于走向市场开拓事业。
   所以,这两位老人在各自领域都是“大家”,其风范值得永远纪念。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永恒的人格魅力,将激励更多的人。这才是怀念他们的大意义。
   要说明的是,现在提爱国主义,并不是喊空洞的口号。反观韩国,韩流在亚洲盛行表象上是街舞和影视剧,本质上则是韩国人展示自己的一种表现,把影视作为一个民族整体推介的手段,所以拉动了经济,这难道不是爱国主义,仅仅是商业冲动?再说大家都不愿意提的足球,日韩世界杯已经证明了中国男足的集体失语,除了技术、实力,我们的精神力是否也够坚硬?所以不管米卢再怎么滑头,他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弊端。
   言归正传。在怀念两位老人的时候,媒体和社会是否可以少些浮躁,少些煽情,多些理性地仰望,或许能找到我们正缺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