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七月,对于经营旅游业和关心半岛旅游发展的人士来说,不妨“心静自然凉”,透过热火的表象,去谋划更大更宽广的市场。    七月流火,正是海滨旅游的黄金时节。青岛、
   烟台、威海、日照,作为我省沿海城市,游客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好生热闹。在美丽的海滩上,游人如沙丁鱼般扎堆扑向大海,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日平均客流量高达4万余人次;青岛栈桥、日照灯塔广场附近车满为患;在长岛,周末的客流非常可观,据当地旅游部门统计,宾馆饭店入住率超过了95%。
   滨海游在这个夏天如气温般不断攀高,不过,众商家忙着点票子的同时,也有一些遗憾,如果能仔细思考一下滨海游的现状和今后的走势,对未来山东半岛的滨海游的发展将大有益处。
   “夜经济”欠发达
   记者近日曾到烟台、威海、日照旅游局采访,在谋划半岛旅游一体化的同时,大家还对目前制约各市旅游发展的问题做了交流,其中“夜经济”还不发达几成共识。包括青岛在内,到了夜间消费场所偏少。
   酒店、咖啡馆、茶楼、洗浴中心、高档会所,以及购物中心、影剧院、健身场所等,都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配套的则是公交等公用事业也得过“夜猫子”生活。因此,要做好“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威海旅游局鞠院洪副局长说:“威海现在正在大力发展夜经济,让旅游产业链更完善,争取把夜间消费潜力挖掘出来。”
   目前国内旅游正在升级换代。由单纯的观光游向度假旅游转变,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夜经济不发达,就很难长时间地留住游客。以日照为例,由于缺乏五星级高档宾馆(目前正在筹备),有些高端游客,白天在日照观光,到了晚上则到青岛下榻。下一步日照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日照水上运动基地附近打造高档宾馆,留住客人。而青岛要建设半岛CBD也需要点亮“夜青岛”。半岛城市如果把夜经济的文章做好了,旅游在时空上将得到拓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更大。
   特色游不突出
   半岛旅游一体化是目前省内旅游界极力主打的王牌。但是一体化绝对不等同于“同质化”,尤其是青、烟、威、日四个滨海旅游发达的城市,都做“海文章”,如果不突出本地特色,照样无法构建大旅游的格局。好在各市都根据本地资源,做了长远发展规划。
   如何避免雷同,关键的问题是依据自身文化和历史,在文化上有皈依感。对于一个旅游城市来说,光有物质要素———自然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城市精神要素———人文资源。事实证明,只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才是都市旅游持续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日照的宣传片,在生态上着力,以“日出初光先照”为内核,营造年轻、向上的城市形象。威海则在最适合人类居住上做文章。但是在具体形式上,各城市都在搞渔家乐、民俗游,和各自城市人文资源没有完美结合,这还需要不断地发现和寻找。目前,蓬莱的八仙登临处等景点,可谓精心打造,在景点附近还有一些相关文化景观,很好的发掘和保护了当地的八仙文化,也逐渐成为今年滨海游的热点。看来,特色忽略不得。
   细节不可忽视
   最近有本书很畅销,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在半岛滨海游渐成气候的喜人景象下,在服务和质量上严抓、抓实,就是旅游业成功的“细节”。
   青岛海水浴场原本没有英语广播,后在媒体报道下,浴场方面抓紧落实,现在在青岛的海水浴场国外游客游得畅快,有关注意事项听得也方便。一个小细节,是服务意识更强的表现。
   在烟台,由于游客众多,为了在吃住行三大类安全问题上更好地服务游客,烟台市旅游质监部门对外公布了旅游红色预警,提醒旅游企业及外地游客注意有关事项。以便各方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    ■本报记者刘红星